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财会论文 >

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剖析和未来研究展望

时间:2015-12-28 14:31 点击:
【摘要】自2007年末起,通货膨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渐成为常态,它不仅决定了宏观政策走向,而且直接影响公司、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以较高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持续升值为显著特征)。本文以投资

  【摘要】自2007年末起,通货膨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渐成为常态,它不仅决定了宏观政策走向,而且直接影响公司、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以较高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持续升值为显著特征)。本文以投资者保护为研究主线,首先梳理和比较分析了已有的研究,重新审视、阐释和概括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方式。接着,本文重点阐述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并试图将通货膨胀微观化和内置化到决策之中。本文为宏观变量的微观化处理探索了可行的研究方法,也将为准则制定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未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通货膨胀在经济中对政府、市场、公司和投资者等相关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宏观层面上直接决定了他们之间财富和资源的再配置(Keynes,1936;Kessel,1956;AlchianandKessel,1959;ModiglianiandCohn,1979;Lucas,2000;DoepkeandSchneider,2006)。自2008年国务院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据国家统计局的月度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一直在高位运行。

  同时,截至2013年7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积升值34%,由美元贬值引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显著特征(胡援成和张朝洋,2012),这意味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将在我国经济活动中长期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巴西、阿根廷、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NeelyandRapach,2011)。

  在微观层面上,通货膨胀无疑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决策。但是,我们查阅了2007-2013年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年度和半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即管理层讨论分析书)和重要事项说明,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动提及“通货膨胀”或“通胀”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或措施。《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版)将公允价值确定为重要的计量属性,但在41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5号会计准则解释中基本没有涉及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等宏观层面的变量)等问题。

  2007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公众等对公允价值的激烈争论,这表明仅仅在计量属性等微观层面上的简单修补并不能彻底解决通货膨胀这一宏观变量带来的难题。随着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逐步推广,此类问题将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准则制定部门认真反思:以往具体会计准则对通货膨胀的处理是否恰当有效?

  如若不然,那么是简单地修补一下,还是依据原则导向和决策有用性来重新审视此类问题呢?

  通货膨胀也对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Swenney(1934、1936)最早注意到了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就具体处理方法而言,LittletonandPaton(1940)提出以“等值美元”作为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但Paton(1968)仍认为通货膨胀有可能伤害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强调的是,WattsandZimmerman(1978)以1974年美国大型公司对FASB《ReportingtheEffectsofGeneralPrice-LevelChangesinFinancialStatements》的反馈意见为案例,提出并检验了实证会计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的确会显著影响计量、确认、财务报表、股票价格和其他业绩指标等。这样就引申出一个难题:通货膨胀这一宏观变量能否微观化和内置化,纳入到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之中去?

  本文将以投资者保护为研究主线,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重新审视、阐释和概括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并试图将通货膨胀这个宏观变量微观化和内置化,嵌入到会计领域的微观研究之中,探索出可行的研究路径。

  二、以往研究回顾和比较分析

  通货膨胀在经济和金融等领域中是一个常见的研究主题,它更多是与货币政策、失业率、流动性、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等联系在一起。下面本文将回顾既有研究并对比分析,找寻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处理办法和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我们选取经济、金融、会计和审计四个领域的论文(国际以A类期刊为准,国内以一级期刊为准),经济和金融为宏观组,会计和审计为微观组,比较通货膨胀这一主题在两组内和两组间的研究脉络及演变进程。

  一些值得注意的规律:(1)主题稳定。在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相关论文数量保持稳定。相比而言,国际和国内的会计和审计领域中,论文数量在研究期间内很不稳定,国际期刊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之后则陷入低谷,而国内期刊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了高峰,随后便急剧减少。(2)时段明显。20世纪60-80年代,中东战争等事件深刻地影响各个国家(地区)的宏观政策,此时国际经济、金融、会计和审计的相关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1990年前后,我国出现了较高程度的通货膨胀,此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研究都迅速增多。1992年后,国内宏观组对通货膨胀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而国内微观组的研究热度在迅速下降。(3)重点差异。国际宏观组和微观组的文献较为丰富,研究方法(如实证检验、模型构建和逻辑推理)、数据来源和结论在不断地更新。在会计领域,从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项目影响等细节研究拓展到了估值模型,如Hannaetal.(2001)以土耳其1991-1999年高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背景,分析了证券组合的分散化问题。相比而言,国内宏观组中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探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范志勇,2005、2010)以及它与货币政策、流动性、失业率和消费等宏观变量之间的关联,基于公司的中微观检验较少见(彭方平等,2012),国内微观组侧重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经验,几乎没有出现案例分析或统计检验。(4)方法转变。在国际宏观组中,实证和分析性研究的数理模型占据了研究主流,偏重描述性的规范研究较少。国内宏观组在前期偏重于规范研究,2000年后逐渐偏向于宏观模型的构建。在国际微观组中,规范研究在前期占比较大,单纯关注计量属性变化的研究在后期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在国内微观组,几乎未出现实证或分析性研究的数理模型。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在80-90年代通货膨胀期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实证和分析性研究尚未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纳入《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与之相关的研究渐成潮流,对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关注在下降。接下来,本文将梳理以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概况并加以分析,为现阶段通货膨胀对会计和财务的影响找寻一条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法。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过去,通货膨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经验的引介和评价(钱嘉福,1984;徐兴恩,1987)。应当指出的是,葛家澍(1984)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会计,1991年1月5日-7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和外国会计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物价变动会计、外汇业务会计问题研讨会”。曲晓辉(1991)在资本保全概念基础上提出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都纳入物价变动会计。周忠惠(1985)、苏锡嘉(1987)、阎达五和陈亚民(1991)讨论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孙铮(1995)在辨析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物价变动会计相关研究。

  葛家澍(1985)、曲晓辉(1991)、葛家澍和曲晓辉(1991)比较了会计对物价变动的可能反应方式。娄尔行和张为国(1991)就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式进行了讨论。刘运国(1997)认为我国暂时不具备全面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条件,并为此设计了过渡期和对应的长期措施。虽然我国并没有建立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具体会计准则,但公司实际业务中仍然存在一些变通的处理方法,耿建新(2000)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比较了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实践和国外处理的差异、原因和改进措施,最后重点强调了在对外经济交往和会计准则协调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物价变动会计问题。

  以上研究并没有得到实际案例或大样本实证检验的支持,说服力较弱。仍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尚待解决: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宏观变量,仅靠文字叙述和归结为物价变动或公允价值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那么,能将这一宏观变量微观化和内置化,嵌入到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中吗?

  三、未来研究方向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