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风后的康复,给病人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发生率报道,一般为20%~79%,平均为40%~5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或疲乏无力,无用感和负疚感,以及反复出现厌世和自杀念头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的康复,甚至增加了死亡率。因此,了解PSD的相关因素及早期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中风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经CT和MRI确诊脑中风的患者172例,均为首次发病。入院时在医护人员的详细解读下完成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按第24项版本进行评分【2】。总分<8分,无抑郁症状,20-25分有轻-中度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护理组各86例。对照组:男61例,女25例,其中重度7例、轻中度79例。护理组:男56例,女30例,其中重8例、轻中度7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疗效标准为痊愈、好转、无效三项评定。精神症状全部消失,情绪、情感转为正常,对未来生活充满自信心为痊愈;精神症状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时有情绪情感低落、能勉强处理一般日常生活为好转;精神症状无改善,情绪低落仍明显为无效[3]。
1.3方法护理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1.3.1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1.3.1.1针对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做心理疏导。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根据患者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及对疾病认识的程度不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交流可一对一,也可分组交流,通过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帮助病人舒解郁结情绪,解决心理冲突,减少应激。达到消极变积极的心理效果,减轻思想负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1.2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中风治疗后病人常因不能改变残疾现状而感到抑郁绝望,而导致不良行为与情绪。而一旦此认知过程得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做好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中风的病因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使病人明确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摆脱悲观和绝望,坚持康复训练,积极配合并参与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