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中西文化 >

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及其史学价值(下篇)(2)

时间:2016-02-16 09:38 点击:
爱因斯坦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猜谜语类似。他说: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即公理,是可以由科学家自由选定的,可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它完全不同于作家写小说的自由。它倒多

  爱因斯坦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猜谜语类似。他说: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即公理,是可以由科学家自由选定的,“可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它完全不同于作家写小说的自由。它倒多少有点像一个人在猜测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字谜时的自由。”〔7〕346这一比喻既巧妙又准确。科学家可以获得感性认识,就像人们可以看到谜面一样,但是他所需要的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即说明对象的本质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有如谜底,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直接看到、感受到的。由现象到本质,科学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感性认识去“猜测”、去创造。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需要的就是思维创造。但这不是爱因斯坦思想的全部。他还说,科学家固然可以猜想以无论什么字作为谜底,但是只有一个字才真正完全解决了这个字谜。人们可以提出无数种猜测,哪一个正确,要由客观存在于猜谜者之外的谜底决定,看是否与它一致。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谜底。这里体现的是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的思想,是在强调科学认识中虽然不能没有思维创造,但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一个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过程。
  爱因斯坦的结论性意见是:“观念世界是不能用逻辑的工具从经验推导出来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头脑的创造,要是没有这种头脑的创造,就不可能有科学;但尽管如此,这个观念世界还是一点也离不开我们的经验本性而独立,正像衣服之不能离开人体的形状而独立一样。”〔7〕157这实际上是爱因斯坦用自然科学研究经验对马克思实践思想重大方法论意义的佐证与说明。科学研究首先需要研究者大胆猜测、大胆创造,然后把自己猜测、创造的结果放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没有前者不能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没有后者思维创造就变成毫无价值的唯心主义的胡思乱想。以往我们强调反映论并没有错,不足之处是只讲认识的唯物主义本质,讲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讲认识的具体方法,即如何反映。这样的认识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苍白无力的。
  认识历史规律以及历史学研究与物理学研究类似,是思维创造和实践验证的过程。可能多数情况下我们猜得不正确,但是不要忘记,要认识社会历史的秘密,我们只有思维创造即大胆猜测这条唯一的途径。猜了不一定对,不猜永远不会对。在社会历史和史学研究领域,思维创造与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全统一起来了。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是社会历史领域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成功实践,值得一切从事社会活动或历史研究的人反复思考。
  四、历史学就是人学
  历史理论形形色色。当今世界流行的主要是脱胎于实证主义哲学的史学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它们把历史看作现象和事物的集合,而这些现象与事物只是人对自己感性认识的记录和整理加工。它们没有客观对象,更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熟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历史的规律性,但是它的视野只局限于社会历史,并且把一切归结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决定作用,因而实际上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史。所谓社会的经济基础其实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所谓上层建筑只是服务于生产关系最终服务于生产力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思想观念。历史规律就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变化的规律,在这里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被决定的因素,是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这样的理论的确具有科学性,即把历史看作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但从人的角度看,它用历史解释人,而不知同时需要用人解释历史。有人把这样的唯物史观称作无主体的历史观,“人学空场”。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涵盖范围更广,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但它的核心是人,而且这里说的不是人的思想、愿望、天性,不是笼统地所说的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生产力,而是活生生的从事着思维创造并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设想同时接受客观规律检验的一个个的个体。从总体上看,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规律的理论,按照这样的历史观,说到底历史学就是人学。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及其核心范畴为我们认识历史和从事史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视野,指出了新的方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这种历史观之所以把自然界和社会纳入视野,是因为马克思认为离开自然界和社会就不能解释人和人的发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是对主张“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的批评,但从行文看,马克思并没有否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决定性作用,他否认的只是旧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环境和教育又是由什么决定的。他的结论是:人改变环境,被改变了的环境改变人;这一过程循环往复,构成历史。所谓环境,就是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马克思说的自然界是指被劳动实践活动打上人的烙印的人化自然,面对这样的自然界,我们通常只强调它是物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马克思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在我们看到物的地方看到人。他指出:“我们看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4〕192“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存在”就是人化了的自然界。前面已经提到,自然界对人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说过,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是同一门科学,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至于社会史,从他“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名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离开社会史不可能研究现实的人。马克思研究自然史和社会史,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研究现实的人的历史。
  马克思不仅把人作为历史研究的特殊对象、特殊角度,而且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学属于人文科学,任何一种历史观和史学理论都在关注人,然而只有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做了深入思考并且认识到,归根到底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按照他的理论,每一代人都要遇到前一代传给自己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它们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条件,进而规定了他们的特点;但是这一代人又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活动使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发生改变,并且把被自己改变了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这种继承与改变的活动中,生产力、资金、环境(自然界和社会)和人自身,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历史。人是历史的确定无疑的主体和创造者。马克思的历史观不是对历史的描述,而是着重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发展机制,揭示了这些变化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在他眼中,历史就是人的自我改变,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以上所说充分表明人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特点。但是从人的角度看,马克思的历史观最重要的特点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它包含有追求人的解放这种价值目标。
  马克思研究历史,目的在于研究人;研究人,着眼点又在研究人的发展规律;研究人的发展,宗旨是研究人的解放之路。寻找人的解放之路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研究的宗旨与基本内容。早在中学时期他便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一志向终生未改。中学时他诉诸宗教,以为只要接受基督教的教诲,人就可以摆脱欲望的支配,不再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灵魂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社会实现和谐,人获得自由,人与人相互友爱。大学毕业时他寄希望于哲学批判,认为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批判可以揭示其非人本质,从而摧毁它的存在基础,建成人的自由王国。《莱茵报》时期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合理的现实制度背后是物质利益的对立,哲学批判无助于改变现实,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结合从德国来到法国巴黎后对工人阶级的近距离认识,马克思转而把改变历史实现人的解放寄希望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只是在1844年开始认真研究经济学之后,他才发现不合理的制度、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所遭受的苦难,根源是私有财产的存在,而私有财产又是劳动实践活动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真正决定历史从而决定人的发展与解放的,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说:“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4〕193从写于1844年4~11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年春天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1845~1846年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这种历史观逐步成熟,形成并表述了自己的基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历史观,即他的大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历程表明,他的历史观形成于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探寻之中,他的历史观就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就是对人的现实解放之路的揭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