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省份分布比较———基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得分。本文将31个省份按照纯技术效率得分和规模效率得分进行分布,我国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有很大不同:位于右上角第Ⅰ象限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很高,一共有7个省份,占全部省区的22.6%;左上角第Ⅱ象限省区的纯技术效率较高,但是规模效率低下,一共有6个省份,占全部省份的19.4%;右下角第Ⅳ象限省区的规模效率较高,但是纯技术效率低下,一共有2个省全口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份,占全部省份的6.5%;左下角第Ⅲ象限省份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有待提高,一共有16个省份,占全部省份的51.6%。由此可见,我国31个省份中有超过一半省份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待提高,提高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任重道远。 4.超效率DEA———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有效省份间的比较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第一阶段的DEA分析中,综合技术效率得分为1的省区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内蒙古、上海、山东、湖北、广东;第三阶段的DEA分析中,综合技术效率得分为1的省份有4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山东、广东。为了进一步对这些同属生产前沿面的省区进行有效区分,我们采用超效率DEA分析方法。调整前处于生产有效前沿面的6个省份中,超效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内蒙古、北京、湖北、上海、山东,其超效率得分分别为1.471、1.379、1.363、1.236、1.195、1.125;调整后处于文化产业生产前沿面的4个省份中,效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北京、山东、上海,其超效率得分分别为1.611、1.347、1.301、1.029。根据超效率分析的含义我们可知,上述效率值意味着,广东省在调整前后可以在分别增加文化产业初始投入47.1%和61.1%的基础上仍处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理,北京、山东、上海文化产业在调整前后可以在分别增加初始投入36.3%和34.7%、12.5%和30.1%、19.5%和2.9%的基础上仍然是有效的。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去除环境影响后的各省份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均显著下降。 第二,西部地区受环境影响程度明显大于东中部地区。具体来说,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上升明显,规模效率下降显著,说明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影响更大,之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不好导致的。 第三,影响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规模效率。通过对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综合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后可知,大部分省份调整后的文化产业规模效率明显低于纯技术效率。该结论与王家庭等(2009)对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了影响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在2004~2008年并没有大的变化。 第四,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无效省份全部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根据规模报酬分析结果,除了处于生产前面的4个省份的规模报酬不变外,其余各省份文化产业规模报酬均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 第五,我国大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不容乐观。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份中有一半多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待提高,仅有7个省份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为理想。 第六,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有效的省份差别较大。由超效率DEA分析可知,即使同属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有效的省份也存在较大差别,调整后处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4个文化产业有效的省份中,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排名分别为广东、北京、山东和上海。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提高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过程中,一是要考虑环境对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加强对经营型文化产业单位的支持力度等。二是要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目前处于较低水平的规模效率。三是要重视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改善目前并不均衡的地区差距。同时,对于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以及对处于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生产前沿面的省份存在问题的研究将是本文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王忻、马永红、王国峰、郑晓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 [3]郭军华、倪明、李帮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王家庭、张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31省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软科学》, [5]马萱、郑世林:《区域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 [6]侯艳红:《文化产业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年鉴2008》[M],统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