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十章讲“小国寡民”,幻想一个“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具有明显的出世思想。但苏辙却故意曲解原文,说老子“生于衰周”,想济世救民而不得,“故于其书之终,言其所志,愿得小国寡民以试焉”。[1](P90)这样,老子就被改造成一个积极入世的政治家,而且和孔子具有了某种相似性。公山弗扰占据费城反叛,招孔子。对孔子而言,费城何尝不是“小国寡民”?但孔子不嫌小,想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这和苏辙说的老子“愿得小国寡民以试焉”,非常相似。 五、总结 综上所述,苏辙所著《老子注》具有比较明显的儒、道融合的思想倾向。苏辙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为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苏辙《老子注》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对《老子》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自己的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 参考文献: [1](宋)苏辙.《道德真经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