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中西文化 >

小论汉代天马

时间:2014-12-16 09:58 点击:
[摘 要]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摘 要]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以论之。

  [关键词]汉代;天马;翼马

  1965年河北定县三盘山第122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汉代车饰——错金银铜车伞铤,此伞铤长26.5、直径3.6厘米。呈柱状,中空,其造型与河北博物馆藏西汉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伞铤造型类似。引人注目的是三盘山出土的伞铤表明错金银纹饰,并用黑漆填补其间,镶有绿松石和红玛瑙,自上而下分为四段,每段的纹饰皆精美异常。其中第一段纹饰中部有一象舆,背部坐有三人,象舆右边是一生翼黄龙,左上部则是一匹天马,在它们周围则环绕着仙鹤、灵龟、黑熊,奔跑中的兔子、鹿及各式鸟类,画面丰富而不显凌乱,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与鹤、龟、鹿等写实性的动物相比,生翼黄龙和天马在这里尤显突出,尤其此图中的天马四蹄奔腾,马身带有花色,在颈下生有两翼,体态优美。

  这种马身带翼的形象在汉代的文物遗存中多有出现,笔者现将其归纳余下:

  山西咸阳渭陵附近出土的“羽人骑天马”白玉圆雕。高7厘米,长8.9厘米。玉马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双目前视,两耳竖立,腹部阴刻有双翼,一前足悬空抬起,作奔驰状。玉马下的托板上刻有祥云,说明是在天上飞行。

  东汉鎏金马,出土于河南堰师寇店公社李家村窑藏,高5.9、长6.2厘米,昂首站立,竖耳张口,粗尾细结,颈部粗壮,腿较短。肩部刻有飞翼纹样,腰缠革带,造型夸张。河南南阳画像石天马、虎食鬼魅,画像石右部是一天马,作奔腾状,昂首嘶鸣,胸部刻有飞翼。天马、轺车画像中,天马生有两翼的刻画明显,马四蹄奔腾,马首高昂,似在嘶鸣。

  四川新津出土两块翼马汉画像石,一马张嘴嘶鸣,尾长扬起;右前蹄抬起,左侧羽翼明显,右侧则用三根线条表示,似要展开羽翅飞翔。

  离石马茂庄出土的画像中有多匹翼马形象出现,翼马多伴有嘉禾、神鸟,马匹尾部均下垂,呈安静之态。

  洛阳出土彩色画像砖,画有奇树,鹤鸟和三匹天马,三匹天马造型基本一致,双耳上竖,胸部刻有双翼、短尾,作站立状曲。

  成都市出土东汉画像砖,有两块砖前部均为轺车,车内二人驾一马,砖后部均为羽人乘骑翼马,砖中间有阳文隶书“天马”二字。

  马作为六畜之首,在古代农业生产、祭祀、交通运输和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山海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里的白马是鲧的化身,鲧是大禹的父亲,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马匹的独特之处,将其赋予浓郁的神话色彩,甚而将其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形象之一。

  “天马”一词的记载最早始于《山海经·北山经》中:“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按其所述,所谓天马非马,而是似犬样,能飞的一种珍兽。后人认为山海经主要内容成书于战国,说明其时就已出现“天马”的名称。降至汉,武帝嗜马,后知西域盛产良马,于是派人求之,《史记·大宛列传》:“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裴駰注引《汉书音义》;“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医学论文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故人们引其传说,亦谓之天马。另乌孙马和大宛马都产于极为遥远的西域、中亚,并且神骏异常。从地理位置来说,西域、中亚远在天边,汉人对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称其神马为天马可也。

  武帝嗜马,不仅有其自身的爱好,汉初祥瑞思想的流行对武帝嗜马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最能体现其爱马、嗜马的文献记载当属《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所做之《天马之歌》: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