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园林艺术、室内空间艺术虽为不同方向的空间设计,但它们同属环境艺术设计的大范畴。研究传统苏式私家园林艺术对我国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特有的传统造园理念、空间建构方式,都对现今空间营造艺术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作用,为当今设计师在现代空间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民族气息提供了新的参考角度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苏式园林;中式;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苏式文人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空间构建方式,高度概括了自然之美,营造出了具有恬静、适宜、如诗如画般气韵风度的抽象自然。传统苏式园林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我们步入其中,仍能透过小桥流水、粉墙低桠体会到当时那些归隐田园或市井的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雅趣与无奈失意的空间语境。在浓浓的诗书意韵与淡淡的人生感怀中,我们不禁会感叹于苏式园林空间塑造的独到与巧妙!以往对苏式文人园林的研究与运用大都停留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对其与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关系却分析甚少。然而,同为空间艺术大范畴,苏式园林艺术能为我国本土室内设计带来更深层次的民族气韵,对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在继承与延续传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传统空间营造理念与现代空间设计构思的互通 在全球注重延续本民族文化的当今,中式空间设计也从原来对传统的拷贝与复制,开始转向越来越多地重视用现代的造型语言来体现传统中式语境的再现。这需要设计师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又要对典型的中式空间营造理念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苏式文人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建筑物化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空间设计理念的物化表达。 1.虚与实:实以形见,虚以思进 实以形见,虚以思进,营造视觉上之虚实。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在于它最充分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老子讲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由“道”而生,“道”是虚与实、有与无的统一。虚实相生的哲学观贯穿于整个园林的建造。园中常常:以墙垣为实,其上漏窗为虚;以装饰繁琐为实,留空为虚;以建筑为实,水面为虚,等等。如大凡文人园林,通常在地段的周边布置建筑,内环一池静水,水面成了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要素,强化了虚的意象,却又无所不包,天光山色、廊屋树石倒映池中,使得实景、虚景、岸上、水里一时间浑然一体,意境油生。正所谓“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运用现代材料及建造技术,表现建筑空间里丰富的光影虚语言。在传统苏式园林建筑内,透过漏窗,树影婆娑、星星点点的光线洒进室内为常见之景。这些光线在室内变换、移走,让人倍觉空间寂静,陷入沉思与冥想,它们是“实以形见,虚以思进”的准确表达。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借用“廊道”串联各展馆建筑单体。新的廊道造型顶部改为栅栏,由此借来日光。线条状的光线随着时间的变换,在实体空间中移走,实体造型与随时变化的光影交织,虚虚实实之间,视觉上增加了一个层次,空间中道出了时间的维度(图1)。这是贝老对中国传统空间艺术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表达。 2.境与意:境生象外,得其环中 境生象外,得其环中,营造现实与心理之境与意。文人士大夫常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感觉提到极高的地位。他们把美感归之于想象,归之于“意”的体味。“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表之荒”此即为“境生象外”理念之本意。文人园林常于有限的“形”中求“意”之不尽,它们往往在很小的空间,通过简单的刻意布置,便能营造出值得让人细细体悟的空间。如,苏州网师园里有一个极不起眼的院落称为“云窟”(图2),朴素而寂静,但是这小小的庭院将一望无际的天空拥入其中,其丰富的空间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体会得到。在这里,空间不仅仅以物质形态存在,它更多地赋予了人们内心感受。通过融入空、无、寂、静、旷的意象,空间具有了内聚能量,其在观者头脑中借助他们的想象得以扩展,从而演化成一种意象空间。这就好像中国的山水画,它并没有绘出具象的水波流动,而只是在留白处绘一叶扁舟,虽然没有复杂的形式,却产生了丰富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适当地给观者留出思索的空间,这才是艺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带动性的,它们能留有足够的余地给欣赏者思考与想象。园林的魅力不在于其空间有多大、构建有多复杂,而取决于其留给观者的思想性有多深。设计师应该敢于并敏锐地在设计中为观者留出空间,主动让观者成为体味空间的主体,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堆砌一些毫无思想性的繁缛装饰,如此不仅不能带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也随即失去了空间艺术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二、苏式园林空间建构方式与现代空间设计的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