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段脊柱骨折是发生于C7~T1椎体段的骨折,由于其周围结构较为复杂,采用前路手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不够充分,不利于手术的进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来,椎弓根螺钉技术、前路减压、植骨及钛笼内固定术等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开始不断广泛应用于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中。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该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1~54岁,平均(36.5±5.6)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27例,高处坠落致伤18例,物体砸伤11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血气胸2例,四肢骨折4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技术、前路减压、植骨及钛笼内固定技术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如下:全麻下行手术,在透视下定位行后路切口逐步剖离椎旁肌肉,充分暴露颈胸段椎体。经颈椎横突斜坡的移行处定钉,对骨质进行打磨从而形成钉道,钉道大致呈“八”形,钉道大约倾斜10°,深度2.5cm左右,常见的钉道制备选取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的1.0mm处。钉道制备好后再拧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若固定后较松,则需重新选取钉道。行前路手术时先在C形透视下确定切除的部位,清除残余的椎体骨质及骨折处临近的2个椎间盘,形成长方形骨槽,取髂骨咬成骨条后填入钛笼并置入骨槽内,钛笼应略大于骨槽,置入深度不超过1.4cm。最后在钛笼内植骨,植骨不宜过多或过少。
1.3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患者钛笼植骨置入后的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及ASIA分级情况。术前、术后脊髓神经恢复程度采取ASIA分级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结果
56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共置入224枚椎弓根螺钉,螺钉植入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6个月内无螺钉松动、脱落基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植骨的融合时间为4~6个月。术后出现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及5例Homer征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均完全恢复。
2.2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情况
患者术前ASIA分级中A、B级比例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中D、E级的比例较术前高,术后患者的ASIA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情况
患者术前JOA评分为(6.5±2.1)分,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为(13.5±2.6)分,术后6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处于颈、胸部椎体移行处的骨折称之为颈胸段脊柱骨折,该处骨折具有颈椎和胸椎的特点。骨折周围存在复杂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静脉、食管、气管、胸骨柄等结构,这些结构在颈胸段椎体处走行给手术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难度。当暴力造成颈椎段脊柱骨折时,由于椎管壁与硬膜囊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小,骨折处易发生脊髓的损伤,脊髓神经的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1]。故在对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尽量避免对临近神经、血管及器官的损害,准确、快速的进行内固定治疗[2]。本研究对颈胸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取椎弓根螺钉技术、前路减压、植骨及钛笼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在置入螺钉前需先选好定钉位置,确保螺钉的稳定固定且不损及神经。制备钉道时尽量避免多次穿破椎体皮质,以免造成脊髓损伤的加重。为保证置入后的稳定性,选取的钛笼应略大于骨槽,且钛笼内植骨避免过多或过少,过多过少都对植骨的融合不利[3-4]。笔者所在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疗效较好,根据表1显示的术前及术后SAIA分级情况可知,术后6个月的分级情况明显改善,D、E级患者所占的比例较术前明显提高,而A、B级比例明显降低。由表2可知,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
综上所述,椎弓根螺钉及钛笼内固定有助于植骨的固定和融合,对颈椎段脊柱损伤具有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范伟力,柳峰,刘明永,等.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疗效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5):371-373.
[2]赵必增,徐建广,张涛,等.颈7胸1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单纯前路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2010,31(5):335-337.
[3]王洪伟,周跃,李长青,等.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1):988-992.
[4]康建平,李骏,叶飞,等.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15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6):528-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