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肾功能衰竭等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伴随着肾病随之而来的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血液透析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血液净化的技术正在逐步的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增加了患者救治的机会[1]。当然,经常进行血液透析的部分患者由于体内毒素的长年积累[2],通常本身都存在血液透析的微炎症反应。血液透析的微炎症产生可能是由于患者本身的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3]。这给医护人员又增加了新的研究课题。于是针对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并已经产生血液透析微炎症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进而探讨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血液透析微炎症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肾病科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岁,均原发肾病。这些被选取的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时间均在4个月以上并且平均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每周2~3次,且每次需要保证4.5~5h。对于这48例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相同的透析机,摄入相同的摄入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中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海诺德A,$透析液),德国Fresenius公司血液透析机,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每次血液透析4h,每周治疗2次。
1.2.2中药组健脾益肾活血颗粒(组成:黄芪30g、白术20g、山药20g、川牛膝20g、淫羊霪10g;批号:Z20023306;北京长城制药厂),每次1剂,每天2次用开水冲服,治疗9周。
1.2.3对照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30113)75~150mg/d,每日1次晨起饭后口服,治疗9周。
1.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检测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胆固醇含量。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实验。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中药组治疗前血压为(134.1±19.8)/(85.6±14.7)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3个月为(132.8±20.6)/(83.4±19.5)mmHg。对照组治疗前血压为(131.3±18.5)/(86.2±15.1)mmHg;治疗后3个月为(130.9±17.4)/(84.2±18.3)mmHg。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比较
中药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都有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脾益肾活血颗粒和西药治疗效果相当。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比较
中药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胆固醇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中药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些年来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微炎症的状态[4-5]。所谓的微炎症即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3个月,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没有全身或者局部明显的临床感染现象,但是患者存在着低水平的以及连续的炎症发病状态。一般表现为炎症因子和炎症蛋白的上升趋势[6]。这些炎症因子和炎症蛋白的升高会引起患者身体的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血栓的症状,促使患者心室重塑的发生和发展。炎症蛋白是指CRP、纤维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7]。其中的CRP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正常情况下以微量的形式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炎症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而炎症因子则是指INF-α、IL-6、IL-1。这些炎症因子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内肝脏脂蛋白的mRNA表达,及细胞因子的比例平衡和脂蛋白的正常代谢。而处于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的发病主要表现急性时相应的炎症因子和蛋白的变化[8]。在紧急的炎症反应中炎症蛋白中的CRP就是急性反应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炎症因子主要起到调节相应的肝脏功能。所以炎症因子和炎症蛋白的异常水平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因此,炎症因子及其炎症蛋白的上升都证明患者微炎症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