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之一,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且致残率、死亡率高。对此类患者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采取正确合理的救护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制定院内的后续抢救及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诊治及院前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院前出诊准备、现场紧急救护、转送及转送途中的救治监护三部分。三个部分紧密衔接,构成了院前急救的基础护理工作程序。快速有序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以及制订院内的后续抢救及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急诊科出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共136例,年龄40-85岁,男85例,女51例,意识清楚60例,昏迷76例。急诊科接120通知后立即出诊赶赴现场,简单询问病史,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初步判断脑血管病属于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前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2.抢救措施
2.1实施有效的复苏技术
现场急救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正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般情况下不给予确定性、病因性治疗,而是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给予对症治疗。
2.1.1对症处理
经初步分析判断出血性疾病,立即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20min输完;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及时吸痰,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尽早送至医院诊治。
2.1.2中性治疗
鉴于急性脑血栓病的复杂性和变性,又不能急诊行头颅CT检查,一时无法肯定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可进行中性治疗,包括进行脱水降颅压,保持血压稳定,暂时不用止血和抗凝、溶栓药物,严密观察病情,急送医院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2.2重视搬运技术
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技术,目的在于快速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及时将患者搬上救护车,并在搬运中尽可能地减少因搬运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搬运时,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2.3注意运输安全
急救和运输既要快速又要注意安全。运输途中,驾驶员和随车医护人员应时刻想到患者的安全,避免突然刹车,防止车辆剧烈颠簸。患者在车内的体位,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4救护车运送时的护理
救护车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颠簸严重,行驶中不易实施抢救措施,部分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应与脑血管病引起的呕吐相区别。救护车运送时,充分做好运送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道路远近、路面情况,制订护理计划:①持续进行抢救性护理工作,如吸氧、输液、注射药物等。②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如有痰液及时吸出,如通气功能欠佳,立即用面罩加压给氧,避免脑组织因缺氧而遭到进一步的损害。④做好必要的医疗性和生活性护理。⑤如途中病情加重、恶化,车上不能处置时,应紧急联系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救治。
3.小结
院前急救不同于医院急诊科或病区的抢救,其特点是情况紧急,现场急救条件差,如病史不祥、缺乏客观资料、环境较恶劣、设备条件在现场受限制等,故实施抢救的原则以生命器官维持与对症治疗为主。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是正确、及时的救治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前沿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