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与围产儿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茵陈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各指标水平及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围产儿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围产儿预后; 治疗效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期及晚期孕妇特有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瘙痒和黄疸,同时伴随着胆酸以及胆酶含量增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仅会造成患者出现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伤害,会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不明确,临床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受到格外重视[1-3]。茵陈汤是中医方剂,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利湿退黄。本文对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茵陈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无呕吐虚弱症状,排除肝胆疾病。试验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9.0±2.1)岁,妊娠时间28~36周,平均(32.0±3.5)周,初次妊娠患者30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3岁,平均(27.5±2.2)岁,妊娠时间29~37周,平均(33.0±3.1)周,初次妊娠患者35例,经产妇9例。两组患者在妊娠、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茵陈汤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熊去氧胆酸片口服15 mg/(kg·d),3次/d,将1 g腺苷蛋氨酸溶解于500 mL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一次[6]。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茵陈汤治疗。熊去氧胆酸片及腺苷蛋氨酸使用方法同对照组,联合茵陈汤,茵陈汤组方为:茵陈蒿20 g,栀子10 g,熟地10 g,大黄6 g,黄芩6 g,白术10 g,泽泻10 g,车前草10 g,茯苓10 g,当归12 g,丹皮6 g,白蒺藜6 g,防风6 g。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治疗30 d为一疗程[6-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以及胆红素等指标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围产儿结局[11-13]。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以及胆红素等指标水平也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产儿预后比较 试验组患者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围产儿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3.91%,对照组为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345,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期以及晚期孕妇特有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瘙痒和黄疸,同时伴随着胆酸以及胆酶含量增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仅会造成患者出现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伤害,会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不明确,临床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受到格外重视。茵陈汤为中医方剂,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利胆退黄[19-20]。茵陈汤组方为:茵陈蒿20 g,栀子10 g,熟地10 g,大黄6 g,黄芩6 g,白术10 g,泽泻10 g,车前草10 g,茯苓10 g,当归12 g,丹皮6 g,白蒺藜6 g,防风6 g。其中茵陈蒿、栀子主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和黄芩主以清热泻火、利湿退黄。白术、茯苓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泽泻、车前草主以清热利湿,利小便。当归、丹皮可活血止痛,活血散瘀。白蒺藜可疏肝解郁,祛风明目。防风主以解表祛风,胜湿止痛。组成茵陈汤可疏肝理气,利胆退黄,清热燥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川和长江三角洲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发地区。同时,该病还具有明显的种族性,全球中,印第安混血儿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较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几率。出现急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因素不明确定,但是根据相关资料大体推断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雌激素敏感性和雌激素代谢异常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第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由于严重缺乏硒元素,从而提高发病率,因此跟地域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同时不排除由于感染和药物诱发导致疾病的发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对围产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围产儿出现缺氧和死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围产儿死亡大部分是突发性的,因此常规的检查不能及时了解围产儿的情况,治疗只能帮助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并不能完全排除为围产儿造成的危害。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血清谷丙氨酸、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围产儿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3.91%,对照组为82.61%。试验组患者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7.39%,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围产儿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497-4498. [2]门晓亮,王静,赵书燕,等.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文献的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6):642-645. [3]华玲玲.加味茵陈汤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6):35-37. [4]郑荣燕,王驰.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64. [5]邓春霞.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35-36. [6]宋晓晖,徐元萍,马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2):164-165. [7]于灵,何江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3例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9):405-406. [8]王建定,赖启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02-103. [9]张存娥.中西医结合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2):5223-5225. [10]王建君,堵惠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8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30-31,41. [11]安利红,张霞晖.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43-145. [12]王惠珍.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原因及妊娠结局观察和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71-1872. [13]党玮.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45-2246. [14]韩香,王文艳,张卫文,等.胆淤方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4例[J].陕西中医,2013,34(7):772-773. [15]安琳.妊娠利胆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4):400-401. [16]叶知昀,吕杰强.自拟疏肝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肝内淤积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706-707. [17]李亚红.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监护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2062-2063. [18]张婷.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6):870-871. [19]邓文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及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2):330-331. [20]姚冬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07. [21] Martinefski M R,Scioscia S,Contin M D,et al.A simple microHPLC-UV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retinol and α-tocopherol in human plasma.Application to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Analytical Methods,2014,6(10):3365-3369. [22] Schukfeh N,Metzelder M L,Petersen C,et al.Normalization of serum bile acids after partial external biliary diversion indicates an excellent long-term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urgical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Paediatric Surgeons,the American Pediatric Surgical Association,and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aediatric Surgeons,2012,47(3):501-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