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作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观察组,再选100例健康人群作观察组,采用腹部B超对其门静脉情况进行检查,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报告,根据门静脉内径有无大于1.4厘米再行分组比较。结果:在对100例患者进行门脉高压检查后,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观察组脾、门静脉内径与脾、门静脉血流量超过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小于1.4厘米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B超可有效观测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情况,如门、脾静脉内径改变和血流动力改变等,也可用于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腹部B超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1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18-01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门脉高压病症,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出血,致使病情危急,给肝硬化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不仅能够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还可有效降低肝硬化病死率[1]。腹部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本文将我院两年内收治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占有60例,平均年龄53.4±2.4岁,女性有40例,平均年龄54.3±4.7岁。选健康人群100例作对照组,同时均排除其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男性有67例,平均年龄52.1±3.5岁,女性有33例,平均年龄49.43±4.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观察,根据门静脉内径有无大于1.4厘米再行分组比较,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小于1.4厘米者47例,大于1.4厘米者53例。 1.2一般方法。本次选用HDI5000菲力普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检查,所有研究者均空腹检查,嘱其取仰卧位,于右侧第6~9 肋间斜扫,纵扫作右上腹半横位,逐渐移动探头,由上左向右的方位移动,显示出门静脉,测量门静脉最宽的部位,一般在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横扫左上腹或者斜扫左下肋,显示出脾静脉,一般于胰尾后部接近脾门部的位置测量脾静脉内径。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选取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共100例,对其行腹部B超检查后,肝脏明显缩小,即表示为肝硬化主要特征。比较观察组、对照组B超测量的门、脾静脉内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B超测量的门、脾静脉内径比较[X±S,cm] 组别例数门静脉脾静脉对照组21(42)1.09±0.14*0.46±0.13△观察组3(6)1.53±0.23*1.25±0.16△注:*P<0.05,△P<0.05。 3结论 肝硬化的病理特点以肝脏纤维化、肝细胞结节样增生为主,此类病变可改变肝脏形态,也可诱发异常的肝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内纤维化逐渐加重,致使形成肝脏内假小叶,改变门静脉小分支、肝血窦功能,促进门静脉压力增加[2]。门静脉高压会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破裂,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很有必要的。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重要诊断依据,门静脉内径增宽是检验门静脉高压的有力指标,脾静脉内径是检验门静脉高压的辅助指标。本次观察组门、脾静脉内径结果为(1.53±0.23)cm、(1.25±0.16)cm,对照组门、脾静脉内径结果为(1.09±0.14)cm、(0.46±0.13)cm,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内径的增宽,发生门脉高压的几率也就更高,观察组中有34例作X线食管吞钡、纤维胃镜检查,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门、脾静脉内径均增宽,这就表明,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内径增宽,食管静脉曲张也会随之扩张,腹部B超不仅可用于测量门、脾静脉内径,还可用于检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预测。观察组中发现有极少数患者门、脾静脉内径增宽,食管静脉曲张不明显,这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脾静脉内径增宽症状早于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症状,可在早期诊断出门脉高压。 一旦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致使产生大出血,加剧病情的危急,给患者的生命带来较大的威胁,病死率极高。随着时代和医学的进步,注射硬化剂和在胃镜下行静脉套扎,立即进行止血,可减少出血量、控制食管静脉曲张情况,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治,仍然会致使患者死亡。早期预防肝硬化与门脉高压,可有效减少和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在检查后发现门、脾静脉内径增宽和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应注意和提高警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服用降门脉压的药物或者在适合的时候进行分流手术[3]。综上所述,本文选用HDI5000菲力普彩色超声诊断仪对观察组、对照组200例进行检查,获得不错的效果,腹部B超是临床上采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可用于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使用性高、价格适宜、无创伤、连续动态观察等特点,可多次对人体进行检查。在检查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过程中,腹部B超不仅能检测出肝脏实质、脾脏情况,还能检测出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等,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崇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瑞.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 [2]倪静.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8):95-96 [3]雷震,杨世梅,李加平.超声血流参数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7):1839-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