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叙述角度要典型
古人说:“窥一斑而见全豹。”写作记叙文亦是如此,集中而典型的叙述角度,能使读者通过作者笔下形象的叙述,认识这个形象所代表的一类人,以及隐藏在这类人后面所包含的社会意义。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后农民破产,城市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化,作者选取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闰土和杨二嫂。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二十多年来在日益破败的农村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条件下,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等的巨大变化,在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广大农民和城市小市民的经济掠夺、精神控制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他们不幸的深切同情。作者在结尾还试图通过对故乡曾经有过的美好景色的描绘,鼓舞人们保持对未来的信心,极力给文章“涂上一抹亮色”。
尽管作者自己也没有能够具体写出他所想要的“新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但“这一抹亮色”无疑是作者所选择的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这种通过典型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叙述角度,使作品跨越时空,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五、叙述角度要善变
很多学生的文章,行文从头到尾都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似乎成了一种定式,即从所叙述的事情中一个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由于是借用一个特定的人物之口叙述的,所以文中的“我”或者“他”只能讲述“我”或“他”所感知、所经历、所理解的一切,而这一切无不受到其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学生不善于在行文过程中运用人称变化来控制行文节奏的变化,表达感情的变化,引导文章主题的升华。
记叙人称变换,其本质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的变换。也就是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什么位置上,有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叙述故事。在叙述角度的善变上,巍巍的《我的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叙述方式,写出“我”的所见、所闻,但在抒发自己对老师的强烈感情的时候,作者一改第一人称的角度,直接用第二人称“你”抒情,使读者与叙述者的面对面,一下拉近了读者、作者的距离,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在巧妙的人称变换过程中,把文中所叙述的相关事情完全融为一体。这样通过精彩的人称变换,使得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表现出作者的独特体验和对文章主题的深刻领悟。
当然,要做到记叙文叙述角度的优化,还可以从好多方面来进行论述,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平时的观察、积累和思考。如果对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心存歧视,一味追求所谓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叙写,那么就有可能脱离生活实际,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无法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毕竟现实生活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构成的,写作记叙文千万不可踏进大而无当的误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级中学(226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