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2)

时间:2014-03-12 15:29 点击:
【细读解析】⑴修辞知识。采用移就的修辞手法,以灰白色和沉重来修饰晚云,这里的景物已不是客观自然界的景物,而是带上了叙事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对于回乡的我来说,感受到的不是欣喜和温馨,而是沉重,这引发了读

  【细读解析】⑴修辞知识。采用移就的修辞手法,以“灰白色”和“沉重”来修饰“晚云”,这里的景物已不是客观自然界的景物,而是带上了叙事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对于回乡的“我”来说,感受到的不是欣喜和温馨,而是“沉重”,这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⑵火药燃烧后散布在空气中的微小的气味,成为一种“幽微”的“香”味,是感觉世界对于春节年味的记忆使然。年,作为一种时间对于感觉而言,或许正是与童年的美好生命体验相联系的东西,这作为生命的印刻,不是理性能够更改与抹去的。

  ⑶关注词语的选择。故乡与家都是具有文化意味的名词,包含了中国人的归宿感的空间指称,有故乡却没有家,这是一个矛盾,在故乡也只是暂住到一个本家的宅子里。宅子,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没有归宿的意味,一个客观物而已。

  ⑷关注人际伦理叙事。“应该”体现出血缘的亲近与感情的疏远间的矛盾。

  ⑸强调没有变化。旧历的鲁镇与新历的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关系。鲁四老爷的世界还停留在痛恨改变皇朝规矩的大清。

  ⑹关注精彩语词。“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感,仿佛被这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的,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我”为意,“我”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了,“我”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我”的世界,只有走。汪曾祺先生读出了这样的理解。

  以上的解析受苏州大学刘祥安老师讲授的启发。除了从词语去把握文本外,我们还需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内容,在阅读时还可借鉴叙事学的一些理论。在文本中的叙事者“我”其实有两个。一个现在的“我”和一个过去的“我”。“我”既是一个人物,又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可以是讲即时的故事,可以是经历者、见证者、讲述者,也可以只是见证者和讲述者,还可以是回忆者和讲述者,追忆某个过去经历或见证的时刻。这是第一人称叙事的特点。通过对“我”的细读,我们关注的是在现代进程中离开了乡土的知识者与乡土的关系,即“我”与“鲁镇”的关系。

  四、文本细读的意义

  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能培养学生重视语言、语境,从而把握作品深层意义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的意思、情感、语气和意向等角度去解读作品的意义;又要注重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语境可防止阅读者把文本的词义作简单化的理解。因为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意义不完全等于词典中所诠释的意义,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文本的语篇语境、合理解读文本的语言,不能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肢解,把原来浑然天成、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鸡零狗碎、毫无生气的东西,而是必须从文本的整体出发,把握文本的艺术内涵,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挖掘文章的审美价值。例如读《纪念刘和珍君》可抓住“欣然”“毅然”“决然”三个词语来作细读;《老王》中可抓住“愧怍”;《亡人逸事》中抓住“幸福”。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揣摩和体会,我们能更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信文本细读能作为语文阅读的一把金钥匙,真正地提高师生的阅读水平,而阅读水平的提高必然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

  作者简介:黄立(1983—),女,江苏无锡,苏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1]2存入我的阅览室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