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情节;情感体验;观众 从1895年至今,电影艺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而电影的音乐也伴随着电影走过了一个世纪。当今社会,看电影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方式之一。在没有声音的时代,电影先驱们为了弥补声音的缺失,进行了各种努力渴望能将其表现出来。现在的电影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画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震撼,而且电影音乐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于画面情节的感情体验。 一、电影与音乐的“姻缘”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知道利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诗经·大序》开篇就说到: 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由此可见,在早期人们的艺术活动中,音乐使先民的内心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音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现和体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里写道:“在自己的心理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把自己想象的艺术形象以愉快的或悲伤的、吸引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听众达到满足使他们表现出喜悦、悲伤、激昂的情绪,这与电影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电影诞生开始,人们就寻求通过音乐的配合使电影艺术表达效果达到最大化。 在默片时代,电影先驱们对于声音进入到电影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起初的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声音的缺失造成的纯视觉表现给人们带来很不舒服的观感体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采取现场伴奏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憾。通常大型剧院有自己专门的乐队,中小型剧院也常常雇用乐队,或者至少使用留声机现场同步播放音乐,可见从一开始,人们就认识到音乐对于现场气氛和培养观众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到了二十世纪,电影制作的先驱开始寻求音乐家通过他们对画面的理解,谱写乐曲来抒发和配合观影时的情绪。例如,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几乎所有的电影音乐都是当时著名作曲家J·C·比尔创作的。 二、电影画面与电影音乐的合一 上文说到,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情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且为了吸引观众,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很高的要求。仅仅依靠画面营造出的视觉感受过于单一,很难满足电影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感情,合乎电影画面的音乐的存在使得电影的情感表达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电影艺术词典》将电影音乐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六种:抒情;渲染气氛;评论;描绘;剧作功能;连贯作用。[《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这六种功能无一不对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说电影画面是电影骨架的话,电影音乐毫无疑问就是电影的灵魂。在电影中,为了抒情、铺垫或表现画面,都会出现背景音乐。它以画面为依托,通过创作者对画面的了解和掌握,去搭配合适的音乐,从而丰富电影的视听感受,创造出立体的艺术形态。
罗伯特·怀斯导演的电影《音乐之声》,堪称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里所采用的音乐、曲折引人的情节、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无一不引发观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影片开头就展示了一幅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青翠俊美的阿尔卑斯山山坡上,蓝天白云下是皑皑雪山,幽静的山谷里是苍松翠柏,主人公玛丽娅在山林间出现并高唱:“音乐回荡在群山之中,传唱千年的歌声在回荡……”壮美的自然景观配以玛丽娅的高歌,电影开篇就将主题完美的表现出来,即生活不能没有音乐,生活就是因为音乐而变得更加美好。在这里,美好的画面给人以美妙的视觉感受,甜美的歌声和伴乐给人听觉上的非凡体验,两者结合在一起打造了完美的视听效果,拓展了艺术审美的形式。电影的视觉元素混合着听觉元素调动起观众极大的热情,更容易表达出创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