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谈影视鉴赏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时间:2014-03-11 13:50 点击:
内容摘要: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学阅读和接受受到严重挤压。如何调整文学教学的方式也成为文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尝试探寻一种从影视到文本的观看阅读思考的文学教学路径,在讨论影视和文学的异同之后,以影视鉴赏作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

内容摘要: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学阅读和接受受到严重挤压。如何调整文学教学的方式也成为文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尝试探寻一种从影视到文本的观看——阅读——思考的文学教学路径,在讨论影视和文学的异同之后,以影视鉴赏作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从而推进学生在观看影视和文学阅读中双重审美体验的转化和互动,并尝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视野,建构一种开放性的讨论空间。

  关键词:文学阅读审美体验文学接受批判性视野文学教育

  一.文学阅读和接受语境的变化

  文学的传播和接受,尤其是经典作家和作品的接受在当下语境中受到多元冲击。在这些冲击因素中,对于青年读者而言,网络传媒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快速阅读的接受方式有着较大影响,比如穿越小说、盗墓小说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而近年来的手机小说和微博体小说也以其特有的阅读方式冲击着大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此外,当下文学的通俗化、日常化的大众语境也影响了青年读者的阅读心理,他们的阅读期待不再聚焦在经典型的文学作品,网络流行的各种类型小说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影视所带来的视听审美感受、放松体验和快速接受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纸媒阅读的受众数量,尤其是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似乎需要依靠影视传媒的推动,因而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反而比原作具有更强的传播能量。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文系的文学教育也受到极大挑战,首先是中文系在经济时代受到冷遇,因而中文系的学生对待文学的态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温儒敏教授曾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现在的学生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都很实际,不大愿意学中文……现在的学生视野较开阔,但很实际,为了今后找到更好的职业,许多人同时要花功夫读第二学位的辅修专业,有的还要考托福、考这个级那个本的,精力如此分散,专业意识不像以前那样单一,学中文系课程也不那么专心”[1],社会现实让学生的选择多元化,文学也成为中文系学生不愿认真对待的“无价值”存在。其次,即便是中文系的本科生坐在课堂中也大多被现代媒介绑架,如即兴玩手机发微博等,有太现代化的器物分散课堂上的精力和关注点,曾有论者指出“在很大程度上,文学的接受已由“阅读”转向了“观看”。在大学的文学教育中,学生在纸质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上大大减少,看电影、看电视剧所占比例明显增长。”[2]因而,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就成为高校文学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并未从大众传媒时代的影像世界中消失,如同有论者所指出的:“如今,以纯粹的文学形式呈现文学作品越来越处于边缘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和广告这四大传统媒体中,处处闪现着文学的身影——文学文本的图像化、影视化成为读图时代的文化时尚,大量改编自文学的图画书、漫画书、动漫、电视和电影,实际上是另一种媒介形式的文学传播。”[3]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在青年阅读群体中的调研,认为适当的影视鉴赏和文本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进行较好的开放式讨论,进而可以在对照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批评鉴赏能力。

  二.审美体验的转化和互动

  文学活动和影视活动的共性在于两者皆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而文本和影视本身都需要通过媒介表现富于意义的形象、意境、情节、情感和认识等体悟性的认知。作为接受者面对两者的不同在于,文本阅读需要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是一种静态的体悟式的内心感受,而文学接受则是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的转化——对文学作品进行独具个性的理解和解读;而影视的接受者是在更为直观的色彩、声效中置身在立体的场景中,情感和思考往往被电影语言主导,接受的过程在认知上较为被动,往往被影视的特效和镜头特写吸引,发挥审美想象的空间较为有限。所以在把握这些特性之后,利用两者的共通性有选择地将影视和原著进行对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影视的感受更直观,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的吸引力更强,而中文系的本科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影视接受会给其一种对被改编文学作品的特别的阅读期待。

  以沈从文的《边城》和电影《边城》为例。

  对于当下阅读语境中的学生而言,快速阅读和浏览式观看的现代媒介方式让阅读心理不再安静而接受心境也不再是冲淡平和的“虚静”,沈从文略带抒情性的叙述以及诗化小说的方式对地域风俗的描绘,使得小说的情节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曲折有趣,可能会使不少人停止在小说的开头无法进入文本深处。但是选择先让学生看电影《边城》则是另一种情形,学生能对那个时代、对诗意的山水之地及风俗人情会有更直观的感受,电影叙事中的情节虽然缓慢,但和风景、风情融汇在一起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舒畅轻松,且有一定的吸引力。上文谈过,影视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刺激原著的阅读,所以在课堂上对影视的展示,还需要伴随相关问题的设置,以启发学生的主动阅读心理以及探讨能力。如,可以如下问题进行阅读引导:1.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将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塑造成什么样子;你认为电影中和小说中的诗意是如何展现的;你觉得哪些比较重要的层面在电影中没有展现,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处理……如此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即可调动起来,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悟力,毕竟电影和文学都是感性的艺术,如同黑格尔所言“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4]因而,借由影视和文学原著的互动,观看主体和阅读主体进行了多重体验,也能更好感知双重艺术世界中的情感和诗意等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不同再现,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