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文学创作之初,在作品风格上就"立意要幽默"。他的文学创作,始于他在英国留学期间。英国作家狄更斯是老舍喜欢的作家,此外,还有马克·吐温、康拉德等作家的许多的优秀作品都是老舍所喜欢的,这些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及写作技巧,给了老舍文学创作以一定的影响。 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老舍的性格来源于他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老舍出生在旧北京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父、母亲幽默、善良,有正义感,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此,老舍自己是这样说的:"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锇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又对别人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父母亲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而他所生长的社会环境则是培养他幽默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沃土。 个人性格的决定,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老舍在开始文学创作时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幽默风格。 一.以幽默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进行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幽默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但是,对于老舍来说,幽默则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是他观察社会、表现人生的主观心理定势,老舍的幽默艺术,就是以他的幽默人格为风骨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对待人生的幽默态度,决定了老舍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是一种具有贯穿性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从老舍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中看到他幽默意识的普遍性体现。 老舍的幽默不仅仅只针对他人,对于自身的短处,他也会以幽默的笔法表达出来。他的短篇小品《写字》,在戏谑调侃中充满自嘲:在书法上根底不深,却又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因而,又常常使自己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作品由此给人以启迪。书法乃至一切艺术创造,要达到艺术的高境界,需要天才,更需要千锤百炼的刻苦实践。只有能笑自己的作家,才能进入这种幽默的最佳境界,在剖析别人的同时,也剖析自己,才能使作品更加令人信服,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感人。 老舍的幽默涉及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侧重于反映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他总是从幽默对象自身的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幽默的爆发点,通过对自然本色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幽默内涵,达到简洁而耐人回味的效果。 二.幽默的融合性 幽默的融合性是老舍幽默风格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它表现为审美范畴的相互渗透,多重意象的组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的交织等。 (一)中外文化在其作品中的融合 老舍的《讨论》,采取的是相声"抖包袱"的传统技法,整篇文章就如一个引人入胜的对口相声段子。文章主要围绕挂不挂日本旗的问题,财政厅长王老爷与仆人的一段对话。王老爷对仆人提出的挂日本旗大怒,喊道:"你把我气死!亡国奴!"随着日本大炮"咣"的一声响,王老爷马上大叫,让仆人"去找块白布,快!"这样的艺术处理,就将人物的性格刻划由表层深入到了人物的心灵深处,使浅俗的戏谑变成了对人物灵魂深处的鞭挞,提升了幽默的质感。 (二)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相互渗透 写于l933年的《离婚》标志着老舍的幽默艺术趋于成熟,作品中"男性媒婆"张大哥的敷衍,科员老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自相矛盾的性格,以及财政所诸位科员太太为了所谓的妇女解放而组织起来的什么"国际联盟"。妇女解放和"国际联盟"只是她们防范丈夫纳妾的一个手段,等等。这些描写,初读起来令人捧腹,而掩卷思之,则使人辛酸。这是一部以喜剧手法表现悲剧内容的小说,在嘻笑声中弥漫着悲剧气氛,老舍从市民的灰色生活中看到了可笑、可怜、可悲而又可憎等诸多内容,进而用谐谑的笔墨去描述、去揭示。透过这幽默诙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忧世伤生之情。 (三)多种幽默手法的交错运用 在同一篇作品中,老舍注重交错运用各种幽默手法,以增强喜剧效果。《到了济南》一文中,老舍先后使用了重复、倒置、相互干涉三种手法,来描写乘坐济南载人马车的奇遇,没有精神的瘦马、破烂的车、惊人的车价,这三点在文中的运用,本身就具有了重复幽默的效果,马的没精神与车的破旧,似乎让人有了人负马的感觉,这是倒置的幽默艺术的运用,而马在路上三失前蹄,造成"我鼻子"碰在车窗上,与对面坐的乘客头碰头的顶牛,这又是相互干涉的幽默。作品也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造成接连不断的幽默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