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诞生之初的主旨仅仅是出于娱乐性质,而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深为人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佳作,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内容,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而电影的迅猛发展也进一步加深了英美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一、电影与文学作品的共性及差异分析 (一)电影与文学的共性分析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创作,均属于独立的艺术手段之一。可是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联系密切的原因主要是二者之间存在着的共性,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电影编剧或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内涵都是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展现的。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进行人物塑造,而电影则是借助于一定的布景、道具以及演员的表演来进行人物的塑造,二者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要通过对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来体现主题思想。第二,电影与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基本元素一致,都包括人物、情节、语言以及结构。第三,电影与文学作品都属于叙述性艺术表现形式,可是电影的叙述性更强一些,所表现的情节也更多。第四,电影与文学作品都存在假设性。假设性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手段,以假乱真的状态是假设性的最高境界。艺术创作中的形象并不是对生活形态的简单复制,而是取材于生活,但同时高于生活。第五,电影与文学作品都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构成这两种创作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组成这两种艺术形式中的必要内容。 以上论述的五点内容基本涵盖了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点使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英美文学的历史久远,存在着大量的优秀作品,因此很多著名的电影公司都选择英美文学作品为拍摄蓝本。 (二)电影与文学的差异分析 文学创作的基础是语言的运用,即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示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蕴涵丰富的情感,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出现时间要比文学晚很多,属于一门新兴的独立艺术形式。电影的发展依赖于电影技术的提高,没有技术的提高不可能实现电影的发展,因此电影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电影的综合性很强,这种综合性并不是将几门艺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使几种艺术表现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以表现新内容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电影中可以体现文学性,但不能在电影与文学之间画等号。电影所表现出的特征与文学有很大的不同,文学和电影借助于不同的手段和媒介展现自我,文学将抽象转化为具象,而电影则正相反,将具象转化为抽象。 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都属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通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陶冶人的情操,所以电影和文学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互相促进。电影离不开文学,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电影需要剧本,而剧本的编写就会或多或少借鉴一些文学创作中的东西,如散文的灵动、诗歌的抒情以及小说的叙事性等;另一方面,中国电影缺乏情感、形象缺乏生动性,因此需要文学的支持。从另一角度来说,文学也离不开电影,尤其是在无限推崇视觉艺术的今天,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之后能够提高作品在大众心目中的认识。借助于电影的手段,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而且电影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学创作手法和结构的安排,如电影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题材,而且电影的拍摄技巧也能够带给文学创作一定的启示,为读者带来新奇的感觉。 二、经典英美文学著作及其电影作品评析 当代电影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不少电影在内容上开始转向文学作品,并且逐渐被人们关注,很多展示文学作品的电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而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不可分割。以下仅以几部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及其电影创作为例,简要地论述英美文学作品与电影的有机结合。 (一)电影作品《黛洛维夫人》 《黛洛维夫人》(Mrs.Dalloway,1977)这部电影取材于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意识流小说家代表之一的英国著名女作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的同名小说暨代表作。弗吉尼亚·伍尔芙被誉为是意识流文风的开山鼻祖,而Mrs.Dalloway则是她的奠基之作,作品选取了20世纪末20年代伦敦的一个夏天为故事背景,当时一战结束已经5年了。主人公克拉丽莎——Mrs.Dalloway触景伤情,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自己是如何年轻、漂亮和美丽动人的场景以及其与众多追求者之一的彼得(艾伦·考克斯饰)之间纯真的爱情和炙热的情感,她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个愉快的夏天至今令自己无法忘怀。而如今的不期而遇,怎能不令彼此心潮澎湃。该小说也因此被《时代杂志》评选为1923~2005年间100部最优秀的英文小说作品。总之,该小说作品为电影的宣传和制作都提供了极其优秀的故事题材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其同名电影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电影作品《三颗翼动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