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适用可行的批评标准 文艺评论家要更好地适应某个时代、某个阶级、某个文艺发展阶段,就需要制定一个适用性强、可行性强的评论标准,标准中要将某种群体的意志明确体现出来,评论家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文艺作品的艺术质量进行判断与衡量。文艺评论标准体系体现出一定的多层次性、复杂性以及动态性,最高层次的评论标准要体现出哲学方法的意义,即文艺评论中整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评论标准要体现出同一性、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最高标准对文艺评论而言,不仅具备宏观指导作用,而且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针对电影评论来说,评论标准要参考电影自身的特性以保证其科学性,评判尺度则更加侧重于影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在诸多理论中,与电影特性艺术科学标准最相符的观点即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张文学是且最终是人类生活现实的整体反映,以此为基础对电影作品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好坏程度进行考察,此为历史观点评价;一方面则是利用审美的方法、基于审美的角度对电影作品本身的得失成败进行考察与分析,此为美学本体评价。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才“全面地涵盖了人类在评价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不能舍弃的艺术本体维度与历史人文维度”。这种批评标准具有宏观视野,并且体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因此可以作为电影评论标准体系中的主要标准与最高标准。由此可见,基于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指导,当代电影评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机的、多元性的、开放性的、包容性的标准体系。 (三)提高电影评论与电影创作的有机联系 别林斯基曾说过,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其观点也表达了批评类似于工具的本性,其存在于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之中,且要通过实践彰显出来。但是当前我国电影评论与电影的创作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电影评论未真正融入当前的电影创作实践中,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表达得丰富多彩,但是具体的评论实践中却显得苍白且不具说服力,评论无所指、评论无内容,评论渐渐成为评论家的自言自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化与现代化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再加之各种思潮、观念的涌入,出现各种后现代思潮,相应的后现代电影也开始应起,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到了传统理论与创作的哲学观与价值观。此外,在电影艺术中还融入了大量的高科技元素,丰富其表现形式,带动新一轮的电影技术革命。比如电影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影在定义、本质等问题上进行重新的审视与修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传统的电影评论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会遇到某种障碍,电影评论只有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需要。 四、结 语 总之,我们讨论电影评论的问题,是要恢复或重建电影评论权威话语的位置,在真正的意义上调整电影评论的状态,使电影评论更加贴近市场,更能影响电影的制作,使电影评论能指引观众,更贴近学术,更关注艺术创作,更关注文化价值。我们应该让电影评论的声音重新发出来,并且相信电影评论在广义上的加强一定会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创作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梨,陈竹,金纯峰.商业时代电影批评的价值与话语重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2] 贾磊磊.媒体时代电影批评的道德失序与话语重构[J].艺术百家,2008(05). [3] 孙桂荣.文学电影化与电影批评的文学化——电影与文学的两种“错位”纠结[J].文艺评论,2012(03). [4] 周星.现代传播背景中的电影评论现状问题剖析[J].现代传播,2009(12). [5] 杨晓林.批评家的苦衷与滞后的电影批评[J].文化纵横,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