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童年是在孤独与凄凉中度过的。出生在衰落的贵族之家的川端,自小父母双亡,接着祖母、姐姐、祖父也撒手人寰,幼小的童心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周身笼罩的是不尽的哀愁与孤寂。而且,川端是不足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身体瘦弱,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中长大。家庭的温暖对于他来说近乎于一种奢望。死亡和离别对他忧郁、孤独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造就了川端孤独而又敏感、自卑却又自尊的“孤儿根性”,也是导致其作品充满凄凉格调的重要原因。于是当川端临近中学毕业时,为了摆脱人们的怜悯,证明自己的价值,他突然决定报考有“天下一高”之称的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尽管众人齐声反对,川端却只在第一志愿中填报了一高。然而,当川端从穷乡僻壤来到繁华都市之后,却遭遇了出乎意料的挫折。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是奇花异树云集的园地,川端这棵乡野小草无法找到扎根之所,他感到了被淹没般的压力。孤寂、寥落再次折磨着川端,正是在这种心境中,他逃离了都市,投入了伊豆那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
而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伊豆的舞女》在舒缓的节奏中,为我们娓娓道来了一段在静逸的伊豆半岛上、纯朴的乡情民风中哀怨缠绵而又唯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不同于川端其他作品凄切、悲凉格调的清朗缠绵的艺术风格。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舒缓的语调中透露出的是缠绵情思和淡淡的哀愁。隽永的描述里无不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美感,一种欲说还休的哀叹。迤俪的山光水色,淳朴的乡间民情,朦胧的初恋情怀,飘渺的精神寄托……都在平实的描写中,不动声色的流露出诗的激情与意境。而主人公之间的这些清清淡淡的寻觅,细腻情思的捕捉也在朦胧的情思中体现出诗意般的浪漫与哀愁。作者将这种唯美的氛围与和缓的气韵注入万般情思,以融入到清幽的意境中,使作品在浪漫与细腻中,表现出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如诗般的意境。
《伊豆的舞女》中的诗意首先体现在对环境的细腻的描写中,通过客观景物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细腻情思的涌动。小说中作者不单是单纯的描摹环境,而是将景物与自己的内心情感同周围的人事融入在一起。通过环境气氛的烘托,有力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揭示内在的精神。将朦胧的情感与淡雅的气氛融入到隽永的意境中去,在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小说开头对环境的描写就与人物急切的心理融为一体,给人留下神秘的悬念。“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地横扫过来。”紧凑的节奏,急切的心情,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在拟人化的、仿佛充满了人性的四周环境中体现出来。骤雨“白亮亮”的笼罩着杉林,来势汹汹得大雨将山麓的寂静打破,势不可当的向我“横扫”而来,给原本急切的“我”又带来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而山雨降临的紧迫感又与主人公迫不及待追赶舞女一行人的急切心情相互呼应,在人性化的环境描写下,将人物与景色完美的融为一体。似乎客观的景物也通了人性,使人物的每一次思索,每一缕情丝都交融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就这样作者通过对伊豆旖旎风光的描述,将其与故事情节的感伤、哀怨和富于浪漫主义的情调和谐统一起来,在大自然中捕捉那些动人的美与真。是的伊豆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细腻的主观感受中、诗情画意的描写下充满了转瞬即逝的诗意。
同时作品中还经常通过“秋雨”这一赋予浪漫气息的意象来烘托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作者通过对季节的敏锐感受,将故事置于诗意浓郁的秋季里,秋往往被诗人赋予了悲伤别离的情怀,于是淡淡的哀愁从开篇来势凶猛的秋雨中就弥漫开来。而每一次主人公情感的波澜似乎也都是在秋雨中发生的。一开篇就是紧张悸动的匆忙赶路,在“骤雨”袭来的崎岖上路上使主人公原本匆忙的行程更显焦灼。紧接着,同为避雨的我就这样和我所期望的舞女一行在山顶的旅店不期而遇了。最后,汤野下榻的小旅店里,浴室中焦急的“我”,坐立不安的胡乱揣测对面饭馆里舞女是否被糟蹋的担忧心情也只能靠不停歇的雨声来得到片刻的安宁——“鼓声一停就使人不耐烦。我沉浸到雨声里去了。”雨,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成为男女主人公无期的哀伤与凄切的代名词,无论是主人公的忧愁还是欣喜似乎都与雨联系在一起,使得本来就充满绵绵哀愁的雨象,在主人公的情感波动中更显凄切。
其次小说的诗意还表现为对男女主人公纯洁的至澄至澈的爱情故事的描述中。《伊豆的舞女》在静逸含蓄的风格中,蕴涵着一股诗的激情,抒写爱情的单纯美好,他们纯洁的好似根本没有爱过,使爱情更加上了一层诗意。
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得独自旅行的“我”,在陡峭的山路中有了无限的牵挂。风驰电掣的山路里,“我”却因某种莫名的期待的心理,冒雨前行。悬念式的开头,将主人公焦灼却又真切的感情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留下无限的遐想,产生一种对故事的渴望。而在“我”赶到山顶旅店,惊奇的遇到同样在避雨的舞女一行人后,舞女替“我”送茶时“她满脸通红,手在颤抖,茶碗从茶托上歪下来,她怕到了茶碗,乘势摆在铺席上,茶已经撒出来了。”羞涩的举动,让“我”也愣住了。雨夜,坐立不安的“我”时时牵挂舞女的动态,而当“我”在浴室听到浸淫着江湖艺人苦涩的鼓声及三弦琴的琴声时,害怕舞女受到不三不四的客人的玷污时又表现出忐忑不安的焦躁的内心。以及同同纸商对弈时,因舞女的突然出现以至于太过关注而让原本已成定局的赢局顿时露出败相。悸动的牵挂之情,也在不经意中浮出心海。在穿过洒满落叶的陡峭的林间小径到达山顶时,舞女细心地替“我”掸土时“我”那受宠若惊的心情。在丛林中久行,突然见到一泓清泉,同样疲惫的舞女却情切欢愉的为落在后面的“我”带来让人振奋的信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那些细微的情节,以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在对可感的事物的描述中,简淡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细腻生动的唯美画卷,在人物短时间内多层次的内心变化里,表现出散发着缱绻诗意的青涩恋情。作者在宁静悠远的意境中,将人物淡淡的哀愁与难以言表的情思巧妙地融入进去,以唯美感人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的投入进去,如沐春风般的感受这平凡中的单纯却又朦胧的初恋情意。
作者不去刻意的追求辞藻的华丽,也不去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在淳朴的对民风的描写中,在充满情意的景色中,注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真挚的恋情,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与感动,温情与恋意。在那些感伤、哀怨和缱绻浪漫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动人的诗意之美,正如叶渭渠先生所说“川端很少注意深灰社会生活中的美的问题,就是涉及社会中的美,也多属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日常生活、淳朴民情的描写也充满了诗的韵味。
在汤岛的避雨的茶馆中,热心的让“我”去屋中烤干湿透了的衣服的茶馆老婆子;浑身清肿的茶馆中风老头,象征着与命运顽强抗拒的身后如山的治病秘方;因“我”留下一枚五角钱的银币,而饱含惊讶的泪水和感激的茶馆老婆子,坚持相送至山顶的那份淳朴与执著;与“我”坦诚相待的荣吉,一路上的相伴与倾诉,直至最后送我到码头的互送礼物的温暖情意;在感受到“我”充满好意和没有好奇心及轻视态度的平等对待后将“我”接纳,不把“我”当外人看,并热情邀“我”一起同行的巡回艺人们;直面艰难困苦的生活,却满含悠然自得的田园情怀的舞女一行人骨肉至亲的温暖亲情;称“我”为好人,并一心一意细心照顾“我”的舞女熏子;而“我”也因捐出自己所剩不多的旅行费,为荣吉死去的孩子买祭祀的供品,而不得已借事离开的无奈与帮助凄苦的矿上老婆婆重归故里的义不容辞……淳朴真实而又深沉温馨的朴实民情,载静逸的大自然的怀抱中,透出的尽是远离尘嚣的温馨的乡土风情。在瞬间情意的捕捉中,每一个富含人性光辉的生命,都充满了自然的心灵之美,表现出一种温情的诗意,含蓄平淡而富有余韵余情。
早在本世纪20年代,川端康成就参加了新感觉派。这一学派是以作家的感觉为指引,在创作上刻意追求主观感受,致力于心理刻画。正是在这种文学主张下,《伊豆的舞女》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朦胧情意,才会在含蓄与平淡中充满哀婉的气息,呈现出空灵悠远的诗境。因此,小说的诗意还表现在男女主人公朦胧的情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