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析《哈姆莱特》的悲剧形态

时间:2013-09-18 13:39 点击:
人类对伦理和真理的不断求索以及对失败人生的理性把握便是悲剧的内涵,它从根本上揭示了悲剧生命的本质。《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当中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探索和思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哈姆莱特悲剧性的一生,同时也站在哲学高度向读者昭示了
  一、引言
 
  《哈姆莱特》的情节非常复杂,最主要是围绕主人翁为父报仇来展开的。正在德国学习的丹麦王子突然收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当他返回宫中之时却发现他的叔父强夺王位并霸占了他的母亲。正当他为此忧愁不已之时,父亲的鬼魂显灵了,它告诉哈姆莱特杀死自己的凶手正是哈姆莱特的叔父。为证实鬼魂的话,哈姆莱特上演了一出戏,在确信叔父的确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他决定要为父报仇,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夺回,但他却在怎样以及何时报仇上难以做出决断。最后几经曲折,哈姆莱特终于在一场杀戮中报了仇,然而他自己也未能保全性命。此出戏剧最后在即将登上王位的布拉斯称颂以及哀悼哈姆莱特的声音中结束。
 
  经过对此部作品加以研读,我们不难看出有价值事物在历史中毁灭了,展现出一种悲壮美,从而引起我们情感的振奋和激荡。文章简要分析《哈姆莱特》所展现的悲剧形态。
 
  二、哈姆莱特悲剧是矛盾冲突必然的结果
 
  人们道德理想与伦理观念的冲突与矛盾便是理念冲突最为显著的表现,产生悲剧的原因并非是主人翁的过失,而是由于矛盾双方具备一定合理性,同时还具备一定片面性。
 
  在此部剧中,主人翁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代表,同时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这两者是合理的,但它们的发展又是不完善的,因此又具备片面性;而与之相对应的克劳迪斯代表下的封建势力又是落后的,但他所得到的拥护和支持确实较多的,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所以他又是合理的。这两种势力在道德理想和伦理观念上是矛盾而又冲突的。两者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都是通过牺牲对方来达到目的地,同时又是有罪的,所以一定要受到正义的惩罚,于是便造成了悲剧的诞生。
 
  在莎士比亚那个时代,文艺复兴正处于发展的高峰,人们不但需要面对自身性格上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哈姆莱特》这部剧,我们可以看到其与现实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他在复仇中的忧伤苦闷、彷徨以及悲剧结局,这些都深刻地展现了人文主义想要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不仅对主人翁内心冲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对丹麦这个国家当时的矛盾进行了揭示,此外它也展现了早期英国资产阶级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由于哈姆莱特的人文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于是便导致了他悲剧人生的产生。
 
  三、哈姆莱特悲剧在本质上是历史必然要求同要求无法实现的冲突
 
  作为人文主义的代表形象,哈姆莱特代表着新兴的力量。他对国家有着美好的期望,并满怀激情,然而现实却让他的美好幻想破灭,让他变得清醒和冷静。由于刚刚发生的事让哈姆莱特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在他处于人生的顺境之时是不会考虑此问题的,那时的他只发现了人生光亮的一面,而如今突然降临的灾难让他开始正视人性的丑陋和生活的阴暗面。此刻的他开始意识到,外观与事物本身往往不符,世人都易于被表面装饰所欺骗,通常情况下,人们会用虔诚的行为和诚信的外表来掩饰其邪恶的内心。在为父报仇的义务与责任之下,他开始投入到现实斗争中。然而由于他自身性格过于谨慎、小心,再加上他的势力单薄,从而使他在行动过程中总会出现延误的情况。虽然最后的决定还是那样,但他却只能和敌人同归于尽,从而不能将使命完成。因此,由于主人翁自身存在性格缺陷,再加上敌人太过强大,于是便使他无法实现“历史必然性”,最终只得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尾。这是一种历史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
 
  四、哈姆莱特悲剧精神展现了生命生存与内在精神的奋斗图景
 
  悲痛与焦虑融合起来便成了实实在在的悲剧体验。为追求精神家园就必须战胜焦虑,并超越有限,进而实现永恒。在此过程中,个体的精神和自由意志得到完美的展现,进而给人一种悲剧性的美体验,使内在的审美悲剧得以呈现出来。
 
  在此剧中,哈姆莱特觉得“这个时代是混乱颠倒的,哎,倒霉的我却必须承担起重整的重任!”他很明白自身的责任并非只是为父报仇,同时也是拯救这个时代。所以在感受到焦虑的同时,他也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对于生和死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浮现。“死了,睡了,便什么都结束了。要是在睡眠中我们心中的创伤以及血肉之躯无可避免的打击全都能消失,那便正是我们所求之不得的……他并非畏惧死亡,而是惧怕那个无人回来的神秘国度,它让我们的意志迷惑,使我们不敢朝我们所不了解的痛苦飞奔而去,如此种种的顾虑让我们所有人都沦为了懦夫。”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哈姆莱特困惑,然而他却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又进一步加深了他自身的焦虑。他故意装疯,从表面上看仿佛是“众人皆醒我独醉”,但事实上却恰恰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终究主人翁将自我焦虑战胜了,杀死了敌人,也获得了超越和永恒。
 
  在《哈姆莱特》中,悲剧性的意向贯穿始终,构建了一种败坏感和病态感,让哈姆莱特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恨。然而整个悲剧所带给人的却并非只是绝望,在哈姆莱特对丹麦王国腐败有着敏锐意识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不仅包含着锐意进取精神,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的彷徨和犹豫。对于哈姆莱特这个人,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传统上将之视为文艺复兴起桨的人文主义代表,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将他性格中有悖于人文精神的方面忽视掉,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王子,他所承担起的“重振乾坤的重任”在本质上便是夺回属于他的王族权利。上述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他性格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性。
 
  五、结语
 
  作为悲剧性的戏剧之一,《哈姆莱特》通过人生否定性的体验,向我们展示出人生肯定性的存在价值,这是一种深层次人生实践的存在体验,是对人命运的终极关怀。经过对此剧的阅读,可让我们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它是人类对命运所进行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一方面,人的能动性使人可以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上按照自身意志去改造社会和自然;另一方面,人的局限性又使人无法完全将自然控制住,绝大多数状况下,自然是作为人的异己力量存在的。通过征服自然来显示人的尊严,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常常确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且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无法战胜的是人的意志、精神以及理想情怀,与此同时,也包括人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事实上,这也是人存在的基本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昆.哈姆莱特悲剧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24):45、47.
 
  [2]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
 
  [3]李昊琼.解析哈姆莱特的悲剧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4):105-106.
 
  [4]宋艳飞.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J].经营管理者,2010(24):376.
 
  [5]罗萍.浅谈《哈姆莱特》悲剧意味[J].华章,2011(24):8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