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史贵直笔,史贵事真、情真、议论真,所谓“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以诗歌创作而能映见当时事迹人物之真、心理情感之真、评说议论切合时政之真,恐不仅只才、学、识即可为。史以录事秉真为职责,诗则以抒发情怀为能事。诗歌创作要达到“动天地、感鬼神”已属不易,又兼以要映照一代史实则更是难乎其难了。杜诗已达“诗成泣鬼神”的化境,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对于社会的真切描述和揭示、对人生的关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使得杜诗至今犹散射着“民本主义”的光芒。 关键词:杜诗 审美 真 一部中国文学史,以个人诗作可称为“诗史”的,恐怕只有杜甫一人了。史贵直笔,史贵事真、情真、议论真,所谓“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以诗歌创作而能映见当时事迹人物之真、心理情感之真、评说议论切合时政之真,恐不仅只才、学、识即可为。史以录事秉真为职责,诗则以抒发情怀为能事。诗歌创作要达到“动天地、感鬼神”已属不易,又兼以要映照一代史实则更是难乎其难了。 杜甫自认“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并说“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赠王二十侍御契四十韵》)。杜甫是以整个生命的燃烧来完成自己的诗歌创作事业,因之从杜诗中处处可以窥见杜甫诗美的基点──真。 当杜甫行次征人出发必经之咸阳桥时,一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图景跃然眼前,而诗作并不只简单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还在于诗人具有胆略的符合客观的摹写,在传递诗人真情实感的同时,也传递出当时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普遍同感。你看,“牵衣拦道顿足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多么惨痛的场面,多么直面人生的诗笔,又何以不可发现诗人的一腔忧愤和同情之心! 战事起,民村蔽,诗人之感深且真。“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诗人是写,是喊,是呼,是抗争!不是“叹息肠内热”,何得有此诗句。初看此诗句似平平写来,平白如话,无有奇句,但我们却能于诗人平实如话的诗句中看到当时的社会情状,人民遭受的苦难及艰辛欲泣的生活。官府压榨之深,贫民时日难捱,未见诗人着意的刻画,当时这种千村万落凋蔽的苦况便凸现在读者的眼前,即使合卷闭目,也将久久地萦绕心头。所以产生这样魅力的就是杜诗的审美基点──真。诗中有叙述,有评说,有议论,而我们将看不出、辨不明此议论是出自平民之口抑或是诗人之口。 不仅杜甫人品保持真,其作品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真──好像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整个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品的内容到形式都保持了一种真的本色。 杜诗的可贵处在于他不是目击,而是亲历,你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与其说诗人记录了石壕吏,还不如说杜甫亲身感受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使人心惊的一刻。诗作使人感到诗人深有同情又苦于无法相助,只能“听妇前致词”直到“如闻泣幽咽”,一夜无眠又听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老妇人的酸辛,其“所以且偷生”的原因是“唯有乳下孙”。当我们听到老妇人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诉说后,当时人民所受战乱的惨烈便使我们犹如亲见。从诗作的字面分析来看,光说诗人的写作功力如何之深是无法概括这一现象的,只有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亦即当时诗人是如何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又如何适时逼真地记录下诗人的真的心迹───同情人民的苦难而感佩普通百姓为消弭战乱所作的贡献,以老弱之躯“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溶多种复杂的情感于简洁的叙事之中,掩卷沉思可见一颗倍受煎熬的诗人之心。 杜诗的《新婚别》可以算得上是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的。一个愁肠百结的自怨“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贫苦新妇,面对的是“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的凄惨现实,丈夫将“守边赴河阳”而自己“还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暂且不说自己小时的经历,如今面对“君今往死地”的时刻,只令阵阵沉痛迫中肠。然而就是这一对饱受战乱之苦的新人,在面临家国危亡之时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牺牲自身的一切,包括情爱这一人类最高尚的精神库藏。一个贫家女说出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贫女在面临家、国、平安、危急、一己、社会等众多选择中所作出的唯一抉择,尽管这一抉择是无奈的。这可能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当时人民所能作的唯一抉择了,因之诗所塑造的形象至今犹使人铭心刻骨感同身受。 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到杜诗的描写之真,当然由分析我们得知这些真是以杜甫的内心之真为本原的,且以此而达对于整个社会的事物、人心、人物均达高度的描写之真。诗作仅以描写之真是难以永久打动人心的,还在于对事对人对物有神奇的情感之真,由此可见诗人最深入的内部世界,这是产生任何辉煌诗篇的基地。 诗歌之真又不同于史实之真,它不是一般史实或史料的罗列,而是通过或叙事、或描述、或抒情、或说理等各种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创作出一幕幕可感的形象来打动和感染读者。并且情感的运用也不可漫过世事真实的限度,真正的诗是心的搏动和灵魂的吟唱。而杜甫恰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读其诗至今犹可感受他的心跳和听到他发自灵魂的声音──真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