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精神分析学下的《黑猫》

时间:2013-08-27 11:04 点击:
:《黑猫》是美国著名恐怖小说家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文本中“我”的病态心理与行为很难按常理解释,精神分析学为解释这种病态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理论范式。
  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曾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他是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和象征主义先驱之一。与安布鲁斯·布尔斯和H.P.洛夫克拉夫特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
 
  一、“恋母”情结下的文学创作
 
  爱伦·坡从小缺少父母爱,父亲在他刚出生就离家出走,母亲在他两岁时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去世。留下三兄妹分别由三家人收养监护。爱伦·坡在里士满当地私立学校学习时倾慕了一位同学的母亲简·斯坦纳德,把她描写为“我心灵第一个纯理想的爱”,并把她作为1831年发表的《致海伦》一诗的灵感来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出现俄底普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爱伦·坡的成长经历给爱伦·坡的心灵留下了母爱关怀的空缺,日益积淀为一种俄底普斯情结。在《黑猫》中作者在文章开头便说到:“我很早就结了婚,幸喜妻子跟我意气相投……”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对作者写作的无形影响。
 
  二、潜意识催生的怪异行为
 
  尽管坡为《南方文学信使报》做了许多事,怀特先生还是在坡快做到两年的时候解雇了他。原因很简单,诗人间歇式的酗酒,导致了杂志经常性延期。对爱伦·坡而言,生活的拮据和烦恼以及文学道路的坎坷使他离不开酗酒,而酗酒却对他的生活和思想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致他在《黑猫》中写到了:什么疾病堪与酒精相比!《黑猫》中的“我”喝酒上了瘾,脾气习性都彻底变坏了。用恶言秽语的辱骂起妻子,对她拳打脚踢。对我饲养的那些小动物不仅不照顾它们,反而虐待它们。
 
  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决定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浅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叫做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它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黑猫》中的“我”酗酒后无故地剜猫的眼睛,但宿醉方醒后神智恢复过来了,对自己犯的罪孽悔恨莫及。我狂饮滥喝起来,一旦沉湎醉乡,自己所作所为早已统统忘光。这个过程鲜明地表现出潜意识中的暴戾行为上升为意识再回到潜意识的循环路径。
 
  三、死亡本能意识的爆发
 
  弗洛伊德在后期提出了死亡本能,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
 
  《黑猫》中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跟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后来领养的猫有一次在玩时顺势爬上我胸口,我虽然恨不得一拳把它揍死,可是这时候,我还是不敢动手,我对以前那只黑猫的残忍让我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能再加害这只领养的猫了,虽然越发的恨它,总还是容忍下来了,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可是当潜意识中的怒气爆发出来时,我就失去了理智,竟把自己深爱的妻子砍死了。这种死的本能由内而外爆发出我的罪恶次行为。
 
  四、心理防御机制产生的焦虑症
 
  爱伦·坡在费城停留时时常精神紧张,神志迷乱,明显地表现出受迫害狂想症的病象,他一直有种不祥的预感,说不准灾难哪天就会突然降临在他的身上。果然,在1847年1月30日这一天,弗吉利亚再没有像往常那样醒来,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心力交瘁的坡借酒浇愁,似乎都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在一封信中把他过去周期性的酗酒归因于总是害怕弗吉尼亚会死去所引起的神志错乱。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在《黑猫》中,有几段经典的描绘:
 
  在杀死黑猫以后“我”对于刚刚细细道来的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实,即使良心上不能自圆其说,于理说来倒也稀松平常,但是在我心灵中,总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有好几个月我摆脱不了那猫幻象的纠缠。
 
  这猫引起我的恐惧竟由于可以想象到的纯粹幻觉而更加厉害了……送人死命的刑具呀,到了黑夜,我时时刻刻都从说不出有多可怕的噩梦中惊醒,……我身受这般痛苦的煎熬,心里仅剩的一点善性也丧失了.邪念竟成了我唯一的内心活动,转来转去都是极为卑鄙龌龊的邪恶念头.
 
  这些精彩的句子对“我”的害怕心理进行的描写,这种害怕就是由于心理矛盾而引起的一种焦虑表现。在地窖里警察四处搜查无果的情况下,我主动搭话暗示墙壁存在问题的这种超常规的行为就是自己内心一直受到害怕和后悔的折磨,内心为寻求平衡,不能自已地说出秘密。
 
  警察刚走上梯阶,我终于开了口。“诸位先生,承蒙你们脱了我的嫌疑,我感激不尽.谨向你们请安了,还望多多关照.诸位先生,顺便说一句,这屋子结构很牢固。”我一时头脑发昏,随心所欲的信口胡说,简直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栋屋子可以说结构好得不得了.这几堵墙——诸位先生,想走了吗?——-这几堵墙砌得很牢固。”说到这里,我一时昏了头,故做姿态,竟然拿起手里一根棒,使劲敲着竖放我爱妻遗骸的那堵砖墙。
 
  总之,在《黑猫》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众多理论为解释“我”的心里活动和病态行为提供了理论范式,包括潜意识、性本能、死本能及心理防御机制,“我”的许多行为用常理是难以解释的,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找到了合理的途径。
 
  注释:
 
  ①李朝龙著《深度心灵奥秘的探索: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精神分析学述评》,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