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谈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浪潮下的呐喊

时间:2013-08-25 15:35 点击:
美国黑人女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活跃分子。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在“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下,这位伟大的女小说家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推动这场运动的,从而在此时代浪潮中发出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最强音。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20世纪20至30年代黑人文化的一次勃兴运动,说它是“文艺复兴”其实并不十分确切,除了艺术和文学之外,它还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等各个领域,然而这场影响深远、规模空前的运动,在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更为显著[1]。被艾丽斯·沃克誉为“南方天才小说家”的左拉·尼尔·赫斯顿,是20世纪美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活跃分子,著名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第一个把民间传统融入现代文学的美国黑人作家[2]。这位了不起的黑人女作家,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所创作的部分作品中,突出强调三大主题:“新黑人女性”、“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和“黑人文化身份”。
  一、“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出现
  在美国早期,无论是白人作家还是黑人作家笔下,所描绘的黑人女性的形象是固定不变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黑人保姆形象,另一种是荒淫无耻的荡妇形象,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主见,甘愿服从白人主子的混血儿形象[1],这个时期的作家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可被称为“旧黑人女性形象”。然而,随着“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一些黑人女性作家因她们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创作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女性形象”。赫斯顿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塑造了“新女性形象”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主人公珍妮,正是一位全新的黑人女性。
  珍妮是个淡肤色的混血儿,十六岁时,在梨树下目睹了蜜蜂亲吻花瓣的场景,她想象着婚姻就应该像蜜蜂亲吻花瓣那样和谐,然而现实打碎了她的梦想。外祖母南妮将她嫁给基利克斯,一个拥有60亩地比珍妮大很多的男人,和基利克斯的婚姻与她的梨树下的想象相差甚远,这使珍妮否定了对于黑人妇女来说婚姻的本质在于经济的保障这一看法。珍妮和斯塔克斯的第二次婚姻使她再次受到折磨,作为新生黑人中产阶级的代表,他将珍妮与黑人群体隔绝开来,并且一味地追逐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次婚姻使珍妮否定了这种实现自我的方式。两次痛苦的婚姻对珍妮都有着同样的追求,那就是要她抹杀自我。尽管如此,珍妮始终没有放弃她的追求,她与茶点(Tea Cake)的第三次婚姻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茶点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人而不是他的私有财产,他们的关系是一种解放性的关系,它解放了珍妮的自我[3]。
  与传统混血儿不同的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传统混血儿选择顺从白人,从而得到白人社会的认可,自身没有幸福意识。而美丽、聪明的珍妮富于反抗精神,为了在白人社会中获得人身独立和精神解放,她同自己的命运进行不懈抗争;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在磨难中认识自我,努力试图从无形的社会枷锁中挣脱出来,故事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不再是天生没有主见,甘愿服从白人主子的劳苦大众。所以,同过去的“旧女性形象”相比,珍妮这个女性形象就“新”在她的“勇敢”和“伟大”上。
  二、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 世纪初期,黑人女性遭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但是随着黑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日渐频繁,黑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这一时期,相对性别歧视而言,种族矛盾是突出问题,但以赫斯顿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却没有着眼对种族矛盾予以揭示,而是以它为背景,把创作主题转向反对性别歧视[4]。
  刚刚提到的《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最重要的作品,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黑人女性”形象外,还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反抗性别歧视、追求自我的主题。例如,珍妮的外祖母南妮曾说:“黑女人是世界上的骡子”,这就注定了珍妮寻求自我之路的艰辛,她要面对种族、性别双重压迫[1]。珍妮经历了令她窒息的第一次婚姻,对于第二次婚姻,她本来满怀希望,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她失败了。在庆祝会上,居民们邀请珍妮发言,斯塔克斯却抢先声明:“我的妻子不会发言。我同她结婚决不是为了让她做这类事情。她是女人,她的位置应在家里。”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和骡子一样是男人的财产,是没有自己声音的,但是一个人丧失了声音,就是丧失了自我,要寻求自我和实现自我,就要找到自己的声音。可贵的是珍妮的失声在爆发中得到治愈。面对斯塔克斯的当众羞辱,珍妮打破以往的沉默,她反驳道:“你在这儿挺着大肚子吹了许多牛,不过除了你的声音大,它们都一文不值。哼!说我显老了!当你把你的裤子脱下来时,你才显出了生活的变化。”珍妮的反驳对斯塔克斯是致命的一击,刺伤了他的虚荣心,否定了他的权威。在斯塔克斯死后,珍妮开始对过去进行反思。她烧掉了象征夫权制社会对妇女束缚的发带,冲破了传统观念的羁绊,走上了自主的道路。
  三、对白人文化的挑战—— 黑人文化身份的建立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后,被剥夺了进学校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后来,殖民者允许他们学习美化殖民主义的白人文化,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亵渎。因此,黑人作家们始终面对一种矛盾:是保持古老的黑人文化传统,还是努力得到白人主流文化的认可。在这一方面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女作家敢于正面挑战白人的主流文化,用自己的民族之声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其中以赫斯顿的表现最为突出。
  一方面,她的创作有意突出黑人民间文化,以下层社会黑人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她认为正宗的黑人民间传说才是黑色人种的典型,黑人文学创作必须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努力去表现黑人民间生活价值,展示普通黑人百姓的日常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她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强调黑人方言在塑造黑人下层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因为黑人在美国社会的特殊地位,生活在下层的黑人大多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也因为黑人文化的“隐喻性”,使得他们的语言别具特色,把黑人自己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用到他们自己身上,既可以凸显黑白两种肤色的人群在语言方面的差异,还能够宣扬黑人语言文化的价值。
  以赫斯顿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特色,面对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传统文化的侵袭和淹没,她们仍扬传统文化大旗,为黑人传统文化的保存和黑人文化身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后人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她准确的把握了当时黑人妇女的时代特征;在主题表达上,她从女性的视角表现了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矛盾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追逐梦想、寻求自我的心路历程。作为一个黑人女性作家,她有力的推动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发出了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浪潮下的呐喊,自这场运动以后美国黑人艺术开始真正崛起了。
  参考文献:
  [1] 武清宇.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J].文艺理论,2012(1).
  [2] 姜涛.20世纪英美女性文学概观[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 郑祥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解读《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