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动画的含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动画的发展历史,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动画的内容和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上对动画应该如何发展写出了笔者的观点: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动画来表现,而动画的发展方式既可以是外化也可以是传统,最好做到外化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发展方式;发展历史
一、动画的简介及发展历史
(一)动画简介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的英文有: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比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的活动。早期,中国是将动画称为美术片的,现在国际上通称为动画片。
动画世界让我们感受着童真、感受着美。动画是以绘画为基础的影视形式,但它绝不单纯的依赖绘画,它综合文学、绘画、音乐、表演、摄影等艺术手段共同创作,涉及的门类众多,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创作规律,这种规律就形成了它的特性。动画艺术是一种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它不追求逼真性。剧情和动作的虚拟与夸张,成为了动画艺术的一种特殊手段,使影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博得观众的喜爱。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幻想、变化、虚构、神似等手法来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并且能获得非常强烈、有趣、奇妙和出人意料的银幕效果。
(二)动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
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早期的中国动画,在造型和场景方面,都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民族化故事。而民族化视觉元素是体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在民族心理上作深层挖掘,才能表达民族化风格的内涵。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95年以后的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动画借鉴传统造型形象有利条件较多,因为几千年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比较恒定,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艺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承传着文化脉络的基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因素。如何把这些无形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适用于动画造型之中,应该说上是振兴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的一大命题。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的确需要有识之士从研究入手,从创作开启,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的形式重新解读,并融入市场之中,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借鉴传统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是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本土文化基因。如果照搬敦煌壁画、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玩具等的具体形象,将无法脱离它自身的功能特点,或许又走入模仿抄袭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在造型的形态、制作工艺、技术加工及传播形式等方面不能形成动画的一个整体,那么动画造型艺术再美也无生存的价值。动画是一个形象化较强文化产业整体。
文化是艺术的内涵,动画是各国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具有象征性和多元性,如何让动画片富有“活性”呢,必须根植文化的底蕴。
首先,在观点,内容取材上凸现文化品格的深度和广度,文化品格就是民族“观念体系”的本性透露,也是文化现象的社会指标。在动画艺术里,观念体系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动画行为和动画文本在抽象精神层面上的集中体现。通过动画文化的隐喻性再现,在物化对象的象征形式中囊括了一切超越个体之上的思想、信仰等抽象的价值观念。
其次,在艺术形式上,借用民族元素,传达文化符号。借鉴民族的艺术形式,丰富艺术表现语言。有效的民族语言,快速传递形象意象。在中国动画艺术《老鼠嫁女》中的角色形象,融合剪纸艺术形式,捕捉到民族文化视觉元素,浓郁的民间味道,亦使视觉形象鲜明。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承担文化传播意义。文化的传承和新的动画语言手段的结合,是动画艺术走向生命之路的方法,同时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动画才能以崭新的、丰富的面貌展现于观众面前,才能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了解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并将本土文化精神融入到动画这一形式中去,使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大众艺术形式,散发出独特的本土文化个性魅力,同时也为弘扬中国本土民族文化找到一条更易为大众接受的影像之路。
三、动画的发展方式
每一部动画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何种风格,都会受到创作者的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角色性格、思想、动作、言语、场景、道具、甚至主题思想等各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特征。每一部动画都或强或弱的带有本民族的文化烙印。
动画是一种和小说一样的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也就是一种媒介。所以我认为动画是可以用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在:
(一)内容比较传统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但中国的动画不是由漫画或小说来改编,而大多都是由动画公司直接制作,由多人来一起构思规划故事的框架,结果呢讨论来讨论去,题材就变的很死板,当然国家相关机构对于动画内容的严厉控制也起到很大作用,最后就只剩下传统的东西,毕竟这些东西前人已经尝试过,并被批判的继承了下来。
(二)从中国动画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上讲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外国的动画行业比较成熟和发达的不外乎就是日本和美国。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日军的侵华战争),导致社会上有许多反对中国模仿日本的呼声,而美国与中国相距甚远文化和思想有太大的差异,国人有些也难以接受。其实啊,最主要的依我之见,还是潜意识里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妨碍外化。中国是以“教”为主的民族,不像以学为主的大和民族可以轻易接受外来的文化和思想。
(三)传统与外化的对比
两者的关系,孰优孰劣?动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不短的历史了,可以说在任何方面都已经有珠玉在前,想要另辟蹊径再创辉煌的难度相当的大。最简单成功的方法的就是模仿成功的例子来做,也就是外化;传统的东西是每个国家民族都特有的,我们的传统流传了几千年,是优秀的是经典,但在这里发展就得接着原来落后的动画制作来继续老牛拉破车,而外化则就像是跳跃的发展,能更快的迎来动画业界的辉煌(例子就是韩国动画借鉴日本东画,成绩十分显著)。
所以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动画来表现,而动画的发展方式既可以是外化也可以是传统,最好做到外化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