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时代给予图书馆文献建设挑战和机遇,分析图书馆文献发展历程中呈现的类型,概括其优缺点,推进未来一段时期图书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发展的思路,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保障。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高职;文献资源 引 言 进入数字化时代,有人曾预言出版业会灭亡,以阅读率下降、图书销量下降、期刊市场萎缩、报纸纷纷停刊为佐证;有人却欢欣鼓舞于数字时代出版业的未来——特别是那些过去与传统出版业毫无瓜葛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数字化技术研发企业,他们认为,电子书必将取代纸质图书,认为足不出户可知天下的时代即将到来,并努力试图打碎或颠覆传统出版业赖以生存的旧有体系:谷歌(Google)图书扫描计划以及微软(Microsoft)等其他公司的类似项目使进入公共领域的图书对出版商来说逐渐变得无利可图;开放存取(Open Access)则从根本上质疑了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存在价值。面对数字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如何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如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设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不可回避的话题。 1、图书馆文献资源种类 图书馆文献资源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文献载体形式的出现,文献的类型和数量上也变的愈加丰富。 1.1按载体的形式划分 有以传统纸张为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介质,以印刷为记录手段生产出来的文献。印刷方法为油印、铜印、铅印、雕刻木印等。印刷型文献是文献的传统形式,也是现有文献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图书、小册子、期刊、报纸、地图、图片等。有以其它物质材料作为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介质,一是印刷术产生以前的古代社会雕刻和手写型文献。比如雕刻在盔甲和兽骨上的日常生产生活经验,刻在竹片上的帛书等。三是以感光材料为介质形成的缩微型文献。四是存储在磁盘或光盘上机读型文献。五是通过声音或图像表达出来的声像型文献。 1.2按文献加工的程度划分 在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些文献是作者独创性的,内容叙述具体、详尽。有些文献是在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人们根据对文献加工的程度不同,把文献划分了一类文献、二类文献、三类文献等。 1.3按编辑出版的形式划分 一是图书,以纸为载体,以印刷为主要形式的文献,而不是泛指一切知识的载体。二是以纸质为媒介编辑出版的期刊。三是会议文献,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术团体召开各种学术会议时,就某学科或某一研究课题进行学术交流所发表的论文。四是科技报告。五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时提及的学位论文。[1] 通过以上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分析基础上,从更广义的范畴讲,我们可以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概况为两种,一是以纸质为媒介存放的纸质文献,二是数字化文献,指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或通信网络等识别、传递、浏览的信息资源。比如图书馆存储的电子图书、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声像资料等。这两种资源今后在图书馆文献如何建设,还需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两种文献资源的优劣。 2、图书馆纸质文献和数字化文献分析 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数字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信息化时代两种文献在图书馆文献建设中的命运如何。 2.1纸质文献优劣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兰开斯特曾预言:2000年将进入无纸社会,纸质文献甚至图书馆将走向消亡。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纸质图书、期刊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出版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出版蓝皮书: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称:2009年我国出版图书70亿册,期刊为31亿册,而国外出版的图书和期刊也呈增长趋势[2]。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纸质文献在图书馆文献建设中仍将占据主要地位。一是纸质文献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承上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二是纸质文献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三是纸质文献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四是纸质文献具有直观性和便携性,只要有光的地方,他不需要启动电子设备就可实现知识的获取,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当然,纸质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如保存需要占据很大空间;存储的信息量有限;容易变质和自然老化;知识内容的复制耗时耗力;不利于人们快速检索和利用等等。 2.2数字化文献优劣
同传统的纸质文献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文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主要得益于数字化文献的优点:一是检索功能强大,读者通过简单操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还可以通过出版社、作者等不同途径实施检索,并可在不同的位置提取所需的信息,大大节省了文献查询时间。二是体积小、容量大、保存便利。很小的存储介质磁盘等可存储上千甚至上万册图书资料。三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可以同时供多人使用,不占用馆藏空间,不会丢失,不必经过登记、上架、装订等工作环节。四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直观。它既可是静态的图文等信息、也可是动态的图文声像信息。[3]当然,数字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使用它需有一定条件,读者需具备和会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二是数字化文献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困难,自从数字资源出现以来,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三是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对旧的数字资源必须积极维护和保存,否则等到旧的存储设备老化或技术已被淘汰再去恢复将为时已晚,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