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景地理的主要特性 1.区域性特征 (1)自然地理因素是决定区域性风景差异的显因子。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酷烈,山雄地阔,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孕育出风景的浑厚和壮美的特色;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气候温热,山秀水曲,风景表现出幽雅、秀美的特色。不难看出,这种南、北风景在形态与特色上的不同表现,是其自然地理因子明显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形成区域风景的空间差异性。 (2)人文地理因素是决定区域性风景差异的潜因子。每一风景又都处在不同人文地理背景之中。如在城市风景中,工业区和港口地区,表现出男性美,风景雄壮,具有男性般的力量、健实、强壮,雄性色彩居于突出地位;而热闹的商业区,表现出女性美,风景柔丽,有如女性的妩媚、多姿,缤纷,雌性影响占有明显地位。这种风景美差异的形成,完全是由于人文地理因素在其中发生着潜在作用和影响。 (3)区域风景的文脉观念。所谓文脉,是一种时空观。从时间坐标看,区域风景文脉是区域内人文因素的发展、继承与扬弃;从空间坐标看,区域风景文脉是区域内自然地理风景效应的总体积累。它强调风景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因此,强调文脉,也就是突出区域风景的特色。 2.综合性特征 首先是风景构成要素的综合性。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植物、气象气候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建筑物、城市、道路、村舍等);其次是风景地理研究内容的综合性。风景地理研究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对其探讨和研究,切不可孤立进行,应注意其内容上的综合分析;再次是各相关学科的综合性。要对风景科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美学、旅游学、文学以及地理学各分支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第四是风景时空的变化性或发展性。要对风景的时间变化(年变化、季变化、日变化等)和空间变化(地点变化、地区变化、垂直变化、立体变化等)进行综合。 3.科学性特征 第一,有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这些理论已初步形成体系:风景形成理论—风景分析理论—风景布局理论—风景构图理论—风景欣赏理论—风景区划理论—风景规划理论。第二,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由于风景的特殊性,以前大多为定性分析。近年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大量采用,特别是遥感技术应用于风景研究,更加完善了风景地理的科学性。 三、风景地理中的人景环境研究 人景环境是相对于人类居住空间和区域的人类休闲、娱乐、游憩、旅游的游玩之地,是与人类游玩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进行游玩活动的基地,是人类利用景观、塑造景观的主要场所。人景环境研究是一种对人—景关系的文化地理和地理艺术解释。人景环境是以人的(旅游)感受为基础的、以风景(景观)为主题的地理艺术。人景环境是大地的文章,是特定文化内涵的物化形态。 人景环境研究以人景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人与景观(风景)、人与环境、人与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其人景环境的整体性,其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掌握人景环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景关系产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认识,以便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人景环境(旅游、休闲、游憩、娱乐环境),以满足“人类审美”需要。人景环境研究追求人景共生、共识、共存、共融、共荣和共享的目标。 人景环境研究的基本框架为:以“人”为中心、以“景”为前提、以“情感”为纽带、以“人景关系”为基础。人景环境研究的认识论包括人景整体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景相互作用观(欣赏性、评价性、行动性、反应性)、人景空间观(区域、景域、境域)、人景文化观(生态、文态、景态、境态)、人景社会观(风情、感情、人情、热情、激情)、人景互动观(运动、行动、活动、感动、心动)和人景和谐观(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关照自然、情意深切、自然心语)。 人景环境研究的意义在于正视自然-生态-景观在人类发展中的困境,提高地理艺术意识,加强人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风景地理的人—景相互作用模型 1.人—景相互作用模型构造
从本质上讲,风景的形成是人—景相互作用的过程。用表1所示的形式表达。以横轴表现人—景相互作用的外观形式,可称为型;以竖轴表现人—景相互作用所处的状态,称之为相。因型式轴与相位轴相互作用而产生四种人—景相互作用形式,即所要研究的人—景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四个领域。对这四种关系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得出人—景相互作用模型所包含的全部内在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人—景相互作用中风景意义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