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传统文化"妖""鬼"化还是以科学精神"整理国故" 责难新文化运动者,常常摘录出胡适《整理国故与"打鬼"--给浩徐先生信》中的一些话,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导致其"整理国故"就是"捉妖"、"打鬼",把传统文化妖鬼化;而所谓"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更是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糟蹋成漆黑一团。这样的谴责只是立足于字句的表面而望文生义。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确有反传统的指向,那就是以科学精神破除经学传统,而这恰恰开创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的崭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作为思想启蒙,必须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总体原则是什么,而"整理国故"就是答案。1919年5月,新潮社的毛子水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的精神》,引发了关于整理国故的讨论。胡适赞同毛子水用"科学的精神"研究国故的意见,并指出要把清代汉学家"'不自觉的'(Unconscious)科学方法"变为"自觉的科学方法",而"方法'不自觉',最容易有弊"。①胡适对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法予以高度评价,这里以是否自觉来区分它和现代科学方法,意在点明以科学精神整理国故有别于包括汉学家在内的经学传统。这实际上表达了整理国故的总体原则是以科学精神打破传统经学,使得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现代的学术形态。对此陈独秀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也要受科学的洗礼","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严守科学方法。"②显然,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就是在用科学的"威权"来驱走经学这一"向来"的"威权",使得关于"中国底学问"的研究受到"科学的洗礼"。 经学本来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之所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o经部总叙》)因而离经叛道被视为大逆不道。同时,在经学笼罩下,普遍形成了守成、迷信传统的思维方式,因为"凡学皆贵求新,唯经学必专守旧,世世递嬗,毋得改易"。③以科学精神取代经学传统来整理国故,就是要从经学垂型万世的权威主义价值观和必专守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 这就是胡适在《整理国故与"打鬼"》中所说的"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的精神实质。"捉妖"、"打鬼"和"化黑暗为光明……",无非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目的与功用。"捉妖"、"打鬼"首先是就具体的禅学史研究而言的。胡适说,他在伦敦、巴黎花费16天工夫查阅敦煌"烂纸堆",是为了"捉妖"、"打鬼":"据款结案,即是'打鬼',打出原形,即是'捉妖'"。④可见,"打鬼"就是依据证据作出结论,"捉妖"就是搞清本来真相。这番"捉妖"、"打鬼"的结果是认识到:"被埋没了一千年之久"的神会和尚,"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人比得上他的功勋之大,影响之深";"我们得推翻道原契嵩等人妄造的禅宗伪史,而重新写定南宗初期的信史"。①这里根本不存在妖鬼化传统文化的问题。胡适要从这个案例中,说明整理国故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破除笃信盲从典籍成说的经学思维方式。正是由这个个案说到普遍的整理国故,就有了"化黑暗为光明……"这段话。对这段话胡适有十分清楚的解释,这就是"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光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也就是他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样"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白这些东西原来'也不过如此'!本来'不过如此',我所以还他一个'不过如此'。这叫做'化黑暗为光明……'"。②其基本意思是,用精密的科学方法否定崇拜权威、必专守旧的经学传统,是还原传统文化"不过如此"的真相的前提。可见,无论"捉妖"、"打鬼"还是"化黑暗为光明……",都是要走出经学,开辟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的道路,绝不是妖鬼化传统文化。 胡适整理国故的实绩证明了这一点。对他的禅学史研究,后人的评价是:"无论人们对于胡适的禅宗史研究有多少批评与非议,都要承认他在禅文献方面的廓清返本之功。"③对于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世之功,是不可埋没的。"④新文化运动以科学精神取代经学传统来整理国故,初步确立了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建构。其重要标志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建立。李济说:"国学研究院的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如同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得到蓬勃发展一样,"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为号召,也得到社会上热烈支持"。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