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地区间公共福利差距状况
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将本文研究的31个省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区域,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10个省;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2个省。分别以人口为权重(Tl)、以支出为权重(Tt)测算泰尔指数,结果如表3、表4,图3、图4所示。
由图3、图4得知,两种测算方式得出的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结果是可靠的。总体而言泰尔指数是下降的,地区泰尔指数和地区间泰尔指数也是总体下降的。
通过泰尔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出,我国公共福利差距主要由地区内部的差异造成,即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各个省份之间的公共福利差距在总体公共福利差距当中占比最大,近5年已经达到80%。而地区之间的公共福利差距不仅占比不大,而且还在缩小。
(四)不同支出项目对公共福利差距的影响程度
由于公共福利水平取决于各项公共福利支出水平,因此各项公共福利支出在地区间的差距构成了公共福利在地区间的差距,下面分析各项福利支出的差异程度对总体公共福利差异程度的影响。
本文采取的测算方法为Shorrocks在1982年提出的分解算法,其优点在于经过Shorrocks分解之后的结果不存在交叉项。首先,按本文的计算口径将总体福利支出分解为若干项(2002—2006年为五项,2007—2009年为六项;2010—2012年为七项)具体支出;其次,计算出人均福利支出的方差以及各项福利支出的人均值与人均福利支出的协方差;最后,上一步计算出的协方差与方差的比值即该项福利支出的差异程度对公共福利差异程度的贡献率,也就是影响程度。用公式表示即:
Si表示第i项福利支出的差异程度对公共福利差异程度的贡献率,xi为第i项福利支出,x为总体福利支出,cov表示协方差,δ2表示福利支出的方差。结果见表5所示。
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农业支出三项支出的差距对我国公共福利差距的贡献率最大,每年都在60%以上。其中,教育支出差异程度的贡献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仍然能占到20%以上。农业支出差异程度的贡献率上升幅度较为明显,从2002年的13.24%上升到2012年的27.48%。社保支出基本保持稳定,在20%上下浮动。在其他贡献率不是太高的支出项目中医疗支出贡献率下降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保障支出上升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我国从2010年才开始统计这项数据,因此目前仅靠两年的数据还很难得出结论,应当引起足够地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