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障缺位,制约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键全,农民又无法取得城市的社会保障,决定了农民不肯轻易离开土地,仍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退路,即使从其它行业赚不到钱了还可以回来种地,将来年纪大了,还可以依靠土地养老,如果现在转出承包地,将来一无所有。所以农民在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后,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转出承包地。 3.价格低廉,制约着土地流转。当前虽然政策允许有偿流转,但是流转价格比较低,流转得不到较高的收入,许多农民宁愿守着,也不急于流转。 4.政策理解偏差,制约了土地流转。由于承包期三十年不变,时间跨度大,人口增减变化也大,出现了目前一口人种四口人地和四口人种一口人地的普遍现象,地多的农户不愿把承包地无偿给别人耕种,地少的农户也不愿花钱租地来种,仍盼望着调整土地。 5.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全部形成,流转信息不畅,土地评价缺乏依据;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乡村两级引导和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组织农民“以地生财”的能力;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6.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一方面,我县工业规模都比较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就业环境仍不宽松,对于进城创业的农民还存在事实上的户籍、保险、就业、子女上学以及工资兑付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缺乏吸引力。 7.农民平均耕地少,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我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区占总面积的28.9 % ,丘陵和岗地占53%,平原(含水面)占18.1%。人均耕地少的实际局限了土地的流转规模。 四、土地流转存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1.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流转的手续不健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农户,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二是认识上有偏差。对于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问题,大多数乡村干部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乡村干部认为,确权到户,三十年不变,怎么种是农民自已的权利,流转不流转是农户自已的事,与集体没有多大的关系,以致土地流转呈自发、放任状态,随意性大;三是规模经营大户的一些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2.解决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优化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农村社会风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子女就业、养老以及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等机制,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济扶助力度,消除农民土地流转后的后顾之忧,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突出其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