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省景谷县某铜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了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接触带是铜矿富集的主要地段,次级韧脆性剪切带和片理化带是铜矿富集的重要空间,大量热液长期、强烈活动是铜矿富集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为今后在该区找矿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省景谷县 地质特征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12-2
1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云南景谷凤山乡境内,处于云南省重要的成矿区带即三江成矿带澜沧江断裂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之间的兰坪—思茅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上。早期构造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塑性流动、韧性剪切及压扁作用,基本控制了古老杂岩的构造框架;中期构造主要表现在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规模较大的顺层韧性剪切系统及收缩体制下的冲断构造及区域北东、北西向褶皱构造;晚期构造在区内较发育,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脆性断裂。本区段布格异常等值线呈现密集的阶梯状,是中条山山前大断裂的反映,线状北东走向是涑水杂岩的主构造线方向,该断裂是一长期活动的继承性大断裂,是岩浆和矿液的通道。区内金、铜矿化多集中分布于此异常带,此带是目前寻找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本区铜矿与景谷县期变基性岩—斜长角闪岩关系密切,铜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角闪岩与围岩的接触带,铜矿多受控于基底断裂构造和韧性剪切构造,与岩浆热液及变质热液活动关系密切。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含砾砂土和涑水变质杂岩,即斜长角闪岩体与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2.2构造
2.2.1韧性剪切变形构造
以片麻理构造为特征,表现形式有片麻理、矿物拉伸线理等构造,带内分布相互穿切的含硫化物石英网脉。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一般为50°—70°,局部地段倾角大于80°。
2.2.2脆性断裂构造
受区域性大断裂影响,矿区发育4组次级断裂,分别为北西、北东、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其中北西、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主要有涑水期变质深成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绛县期斜长角闪岩、中条期变质花岗岩,其次为中条期变质花岗伟晶岩和晋宁期辉绿岩。
3矿体特征
3.1矿体
①号铜矿体
矿体长约340m,厚1.0-1.7m,平均1.23m。总体走向北西,倾向190°—220°,倾角55°-65°,局部大于75°。Cu品位0.59-6.71%,平均1.24%。矿体位于斜长角闪岩体上盘与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中,形态比较规则,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含矿岩石为斜长角闪岩和碳酸盐脉。斜长角闪岩呈灰黑色,多呈不均匀浸染状结构,块状构造。碳酸盐脉,呈灰白色,多呈大脉状,厚度1-2m,局部呈细脉状,具浸染状结构,块状构造。含矿岩石蚀变为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石榴子石化。围岩蚀变为黑云母化、钾化、绿泥石化、硅化、高岭土化。
②号铜矿体
矿体位于斜长角闪岩下盘与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局部地段赋存于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期刊网总体走向北西,倾向215°,倾角57°。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长230m,平均厚度1m。Cu品位0.51-0.79%,平均0.62%。含矿岩石为斜长角闪岩、碳酸盐脉和蚀变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矿黑云斜长片麻岩呈灰色,常夹有斜长角闪岩包体,包体呈扁豆状、细条状,大小10-30cm。常见不均匀浸染状结构、片麻状构造。含矿岩石蚀变为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局部见石榴子石化。围岩蚀变为硅化、黑云母化、钾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③号铜矿体
矿体走向北西,倾向34°,倾角63°。矿体厚4.0m。品位0.48%-3.91%,平均2.06%。矿体位于斜长角闪岩中及其与黑云二长片麻岩的接触带中,呈脉状、扁平透镜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脉,其次为斜长角闪岩。含矿石英脉呈褐灰色,内夹斜长角闪岩包体,包体呈扁豆状、细条状,大小1-30cm不等。石英脉体多裂隙,呈角砾状,大小10-20cm,胶结物为硅质、铁质。含矿石英脉是热液活动的产物,是本区铜矿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上下盘岩石为斜长角闪岩,蚀变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