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开拓创新,让科普报道更深、更广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内容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了,紧抓时事做突发性的报道,给读者一个解疑释惑固然重要;但提前就某些领域做策划,进行深度挖掘,把新生的社会现象或新技术新领域讲透彻,把众多新鲜的科技事物、科技案例解释清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目前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所需要的。 《打破砂锅》栏目经过十年的发展,其科技报道、百姓视角、民生内容,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受时效性的影响,《打破砂锅》有时候会跟着其他媒体或网络媒体的步伐,存在跟风报道的情况。对此,作为传统媒体的科普栏目,《打破砂锅》唯有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才能做到有所突破。 《打破砂锅》栏目近几年尤为注重对选题的提前策划,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对现象进行深度解读。一篇两篇文章还无法说透,或让读者还不解渴的选题就做成专题系列,这种专题形式在2014年《打破砂锅》栏目中尤为常见,有的系列深度报道甚至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及中宣部《新闻阅评》等的肯定,认为这种科普形式值得进一步推广。比如,《癌症发病率缘何一直在“涨”?》系列报道,针对“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癌症病人增多,以及官方数据也表示癌症发病率在逐年提升。”的问题,为了澄清人们的误解和恐慌,《打破沙锅》栏目策划了一系列报道,“事实上,癌症发病率与人口老龄化、检测技术先进、看病人群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单纯的癌症发病率数据不值得引起恐慌……我们确实也应该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活方式、建立预防早诊早治体系等方面共同努力,降低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生活。” 但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打破砂锅》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引入多种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要求对话题、现象、技术能“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有时候也可以针对需求相应加入一些评论。科技报道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科普者的角色,如果科技报道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失去了报道本身的意义。 除此之外,《打破砂锅》栏目的采写队伍还应该从更多方面去积极进取,比如提高科技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科技工作者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有价值、理性的、深度的问题。才能与采访专家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获取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 附表: 序号 话题类型 话题范围 篇数 1 医疗 健康、医疗相关 11 2 环境 污染与健康、环保技术 7 3 食品与安全 食品、饮用水与健康 10 4 信息技术与安全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 互联网金融、APP等 9 5 前沿科技 最新发明、未来科技等 2 6 农业科技 与农业科技相关 1 7 其他 与上述六项不重复 4 参考文献 [1] 何世文.科技新闻通俗化与科学知识有效传播——科技日报《科技改变生活》栏目沟通科学家与读者体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08:554-559. [2] 李大光.对“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问世20年的感想.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8/33448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