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移动终端和数字服务的兴起,数字产品如井喷一般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能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才能得以生存。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理念以“人”的认识和行为为研究点,减少了产品使用中的“认知摩擦”,满足了当今数字化时代人机交互的变化,增加了数字产品的适用性,让数字产品的使用过程更加舒适和高效,能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
【关键词】数字产品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认知摩擦 心理模型 实现模型
一、什么是交互设计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数字产品越来越依赖。我们会在闲暇时看看新闻,在出行前查阅当天的天气,在无聊时用微信找朋友聊天,而所有这些需求只需要我们打开智能手机,点开相关的应用程序即可。
交互设计,又称IxD(Interaction Design),是数字产品设计的关键。交互设计和其他设计学科一样,是关于外形和形式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交互设计专注的是行为的设计。阿兰·库伯(Alan Cooper)对交互设计的定义是:“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交互设计首先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的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①对于数字产品而言,交互设计定义了用户如何“使用”产品,达到怎样的用户体验,是一种针对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行为模式的设计。
二、什么是用户体验
在数字产品开发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数字产品的生产过程如井喷一样。经常使用数字产品的用户都会有这种感觉,有些产品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有些却不尽如人意。成功的产品各有各的特色,而那些失败的产品都是因为没有在作品中注入人性化的设计,没有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
在大多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主要目标是产品将用来做什么,即产品功能,而经常忽略一个重要因素,即产品如何工作,而这恰恰是产品成败的关键。用户体验并不是产品功能的说明书,如加瑞特(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要素》中所说:“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②比如,我们在手机上设计一个虚拟按钮时,可以设计成按下后完成一个功能,但是按钮本身没有任何反应。这样虽然能达到产品功能,但是用户可能会产生困惑,我到底有没有按下按钮?功能有没有实现?这些因素会让用户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果设计成按下去后按钮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同时发出“滴”的声音,让用户得到反馈,这样用户体验就会好很多。
三、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工业设计师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认为,设计是“为赋予有意义的秩序,做出有意识或直觉的努力”。③在数字产品领域,可以定义为一种更加具体、以人为导向的设计活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即现在经常见到的UCD(User Centered Design)一词,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用户优先的设计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即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这个设计思想虽然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用户所要体验的每一件事,在设计上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论证以后再决定。这就要求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
1.为“人”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是对“人”的研究,关注的是独立的“人”对产品的需求和体验。《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的作者普里斯(Jennifer Preece)在书中认为,交互设计应该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具体地说,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工作、通信及交互的方式”。④在设计数字产品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和期望,要研究用户作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交互方式,让用户在使用产品完成目标的同时获得愉悦的体验过程。
2.认知摩擦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高效,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计也使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感到迷茫无助。人们在接触一件新事物时,总是会以以往的认知经验为依据来认识和学习这件新事物,这就使人们在使用一些运用新技术的产品时感到无从下手,只得求助于厚重的说明书和文档,通过再次学习来学会这些产品的操作。美国学者库帕(Alan Cooper)把这种人们在使用新产品中出现的现象称为“认知摩擦”。⑤在数字产品普及的当今,“认知摩擦”现象已经成为设计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用户的心理模型和实现模型
要解决认知摩擦,就要引入用户心理模型和实现模型的概念。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把用户在认知层面所理解的产品运行机制称为用户的“心理模型(MentalModel)”,把程序通过代码实现的机制称为“实现模型(Implementation Model)”,而把设计者如何将程序功能展现给用户的方法称为“表现模型(Represented Model)”。⑥用户心理模型表示用户如何理解产品的工作,而实现模型表示产品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在数字产品领域,心理模型和实现模型的差异非常明显,因为大多数用户都不可能参加过产品的开发,所以他们不知道产品是基于何种原理运行的,他们只能按照自己日常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来理解产品、操作产品以到达某种目的。大多数的数字产品都是按照实现模型来设计的,对于产品工程师来说,这些模型非常符合逻辑,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却很不好理解,带来了明显的“认知摩擦”。交互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将实现模型隐藏起来,交互设计应该基于用户心理模型,而不是实现模型。
四、交互设计发展规律
交互设计的发展始终都与当时的科技文化水平息息相关,设计者除了要以用户的视角来创作产品外,还需要考虑到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人文环境、审美标准等,并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给人们以适当缓和的方式来学习新的交互方式。
交互设计是以一种渐进、层叠的方式发展的。移动通讯业领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上世纪90年代的手机市场,当时的手机又叫移动电话,板砖大小,也被人叫做大哥大,其设计理念是以家用电话为原型,所以保留了巨大的数字按键,当时横三排竖三排的按键设计是所有手机的标准配置。到了2000年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功能不再限于打电话,人们开始更依赖于短信功能,于是文字输入功能得以实现,当时手机的文字输入功能就是在原有数字按键上设计实现的。每个数字按键除了代表数字,还被加上了文字笔画、拼音的输入功能,也就是经典的“九宫格键盘”。如今的智能机大行其道,性能再强、屏幕再大的手机,其输入功能也少不了模拟原来早已被人们熟悉的“九宫格键盘”形式。因为人们的手指早已习惯了九宫键盘的操作,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手机的输入功能,对用户来说容易学会和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使用差错。
交互设计以用户的认识标准为发展依据。在移动终端(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大量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数字产品交互方式主要还停留在触屏交互的形式上,是以人手指触摸屏幕的方式来设计产品的。比如,苹果公司早年的“拟物化设计”,在其所有的产品上都有体现。“拟物化设计”的精髓就是让屏幕上的产品看起来像实际生活中的三维物件一样,这样保留新的设计而模仿旧有的形式,使新的外观让人感到熟悉和亲切。这种以用户已有的生活中的常识为设计源头,减少了用户的学习负担,使产品的使用更轻松。
交互设计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得到拓展。交互设计的每次重大创新和突破也是对人们感官上的拓展和挑战。如谷歌公司在2012年4月4日公布的“Project Glass”产品计划,也就是现在备受关注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谷歌眼镜外形与普通眼镜相似,内部包含了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储存传输、操控设备等元件。其具有智能手机的功能,用户无需动手就能进行上网、拍照、发邮件、导航等操作。其出现将会改变人们以往以手指操作智能设备为主的习惯,声控、眨眼、手势等新的交互方式将得到拓展,使得更多的创新型交互设计得以诞生。
结语
科技进步的加快,数字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越来越多,有时不当的设计不但不会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使用感,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应从用户的角度来解决产品设计的问题,把用户体验作为设计成败标准,使数字化时代的人机交互更加和谐,让人们体验到使用数字产品的愉悦感。
注释:
①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锋,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②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③Victor Papanek.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④Jennifer Preece.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刘晓晖,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⑤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⑥Alan Cooper.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胡鸿.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Z].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the 16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2011.
[2]刘派.交互设计与用户情感[J].美术向导,2011(5).
[3]念聪.谷歌眼镜——戴在鼻子上的智能终端[J].软件工程师,20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