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分类结果中的相同判定,即X3=X1∩X2时,X3属于能确定其类别的部分;
2)两个分类结果中的不同判定,将其视作不能确定类别的部分,需要加入更多新的信息来支持其重新判定。
情况1)满足了综合两个空间结果的要求;情况2)表示通过已有的商空间无法对其做出确定的判断,需要加入新的信息来支持新的判定。对此,建立新的特征向量V′,它是将两类特征合并为(V1,V2)后再计算其邻域范围内平均。同时引入最优准则函数,本文选取马氏距离来衡量:
其中Cov表示V′的协方差矩阵。
计算每个不确定类别的像素点i的新特征向量Vi′与已确定的所有类别中心Vw的距离D(Vi′,Vw),使D(Vi′,Vw)最小的类别即为像素点i的类别。
具体的分类流程可归纳如下:
1)对训练样本提取特征。对极化SAR图像进行Freeman分解和Krogager分解,把每个像素点分解得到的散射功率分量V1,V2分别作为各自的样本向量。
2)商空间构成。利用V1,V2构建分类器SVM1和SVM2,分别进行SVM分类,得到两个分类结果[X1]和[X2],构建出商空间([X1],[f1],[T1])和([X2],[f2],[T2])。
3)粒度空间的合成。根据式(1)对[X1],[X2]进行合成。比较X1与X2中类别标签,若相等则保留;若不同则将其标记,存放在A中。
4)根据属性合成准则构造新的特征向量。对集合A中每个像素构造新的特征向量,将两类特征合并为(V1,V2),计算其邻域范围内的平均特征向量(V1′,V2′)作为新的特征向量V′。
5)按式(11)计算A中各样本的特征向量V′到所有类中心Vw的距离D(Vi′,Vw)。
6)根据判别准则进行再划分。根据最小距离判别准则,将像素标记为最小距离的类别。将A中结果映射到[X3]中,得到合成后更细粒度的商空间[X3],完成分类。
4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NASA/JPL实验室L波段AIRSAR图像旧金山区域的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来证明本算法的有效性,图像大小为600×500像素。图1为原始伪彩色图像,可看出该地区主要包含三类典型地物:海洋,植被和建筑物。根据Freeman分解和Krogager分解算法,得到图2所示极化分解图。
从几幅分类结果图的目视对比可以看出,基于Krogager分解的分类对水体和建筑物之间分类效果较好,但是出现了左下角白色框中植被和水体边界区域的误分,同时植被和建筑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误分,建筑物的形状保持也不够好;基于Freeman分解得到的分类对建筑物和植被的分类效果较好,区分度高,但是右上角白色框中出现了大量误分区域,将水体误分为建筑物。对上述两个分类结果进行商空间粒度合成处理之后,得到了图4所示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右上角的误分得到抑制的同时也解决了左下角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建筑物和植被之间的区域边界也很清晰,分类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从表1的分类准确率统计中可以得出与目视效果图一致的结论,即采用单一特征的分类其准确率总体上低于融合两种特征的分类。基于Freeman分解的SVM对建筑物和植被的分类准确率都比较高,但是水体部分较低;基于Krogager分解的SVM分类对植被的准确率低,但水体的分类准确率比基于Freeman分解的分类高出很多;采用本文算法的分类对A、B、C区的分类准确率都达到了90%以上,尤其是水体部分的分类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利用商空间粒度合成理论对分类结果进行融合,保留了两种分类一致的区域,而对不确定的区域进行重新划分,这样既能综合利用基于Krogager分解分类和基于Freeman分解分类的优点,也能对各自容易错分的区域进行改进,虽然合并结果仍有少量错分情况,但比只利用某一类特征的分类结果的准确率更高。
5结语
本文将商空间粒度理论与极化SAR图像的监督分类结
合,充分利用了各种极化分解得到的极化信息进行分类。通
过粒度合成理论对多个分类器结果进行融合,提高了分类精
度。实验结果表示,同单独利用某种极化分解方法相比,商空间粒度合成结果有明显优势;也证明了商空间粒度合成理论对极化SAR分类的优化作用。此外,本文只讨论了两种极化特征进行商空间粒度合成的情况,还可以加入更多其他的极化分解特征来进行合成,实现对各种特征的综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