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体制 1.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承载着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应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考察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指标并写入培养目标。 2.应该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力量。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多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对研究生能力的需求并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以打破对专业知识的限制,加强多方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以及最有效的配置。同时,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侧重于科研所需,激发研究生潜能,提高其应对社会的能力。 (二)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将实践能力培养列入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应该将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给出清晰可行的规定,使导师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可以通过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既要切合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又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特别是要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导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应倾向于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开展专题讲座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3.重视对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评估。为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改进,需要对现有研究生能力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使培养目标更可行,并识别改进的环节和切入点,然后对影响培养质量诸要素进行分析,探寻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与方法,并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重视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项目投资力度 学校能够为研究生提供的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有限,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长,仅仅依靠学校是没办法满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高校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即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对口专业以及社会的需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开发出新的课程体系、培训体系等,并学习西方先进高校加强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许多实践基地,学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或者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应该加以利用和倡导。 (四)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改革传统单一导师制度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度导师下,一名导师要带的研究生可能多达数十个,导师精力有限,无法完全顾及到每个研究生。对于导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引导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要在改革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多与学生沟通,并将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或课题交给学生来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甚至采用多导师制,即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为研究生授课,或者根据学生参与不同项目的专业领域指定不同的导师进行指导,减少单一导师制度的弊端,以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企业以及研究生自身共同努力,将实践能力培养贯彻到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从软件、硬件到社会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和氛围,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共同的努力才能造就高素质的研究生,也才能符合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