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引进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养 1.营造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出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具体措施,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有利于引进、激励、评价青年科技人才的具体政策,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科研平台和机会。 2.建立并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激励政策。我们应制定具体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完善与科技工作者业绩相结合的分配激励制度,建立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工资制度、奖励制度等。 3.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将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优先纳入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建立专项资金,形成由政府、单位共同出资的继续教育格局。增加学术活动经费投入,设立学术活动基金,每年定期资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与一些高层次学术活动,鼓励他们在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4.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经费的资助,设立青年项目和基金,使科研项目向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倾斜。 (二)选拔 1.加大选拔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力度,实现科技带头人的年轻化。政府不仅要制订相应的政策,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的人才工程抓好。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单位更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选拔、委以重任,为科研队伍输送创新的动力,从而提高单位的整体科研能力。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的理念。选拔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他们需要立足农村、立足工厂,推广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最新的生产技术,对于他们而言,创新意识、科研的态度、实践的能力才是决定性的评价因素。 3.建立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在选拔青年科技人才时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做到四公开:政策公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同时可引入公证监督,另要坚持用人责任追究,从而逐步形成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科学选拔机制。 4.建立不拘一格的科学的选拔人才方法。(1)专业能力选拔法。我们在对科技人才进行专业能力考核时,强调的是专业能力,在选拔人才时注重的是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可从以下几个条件进行选拔:在专业领域上有一定的造诣、发表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著作、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获得一定级别以上的成果奖项等。(2)综合素质选拔法。选拔青年科技人才,我们要注重专业素质,更要注重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选拔法,指通过咨询该领域专家的建议,建立有特色的科技人才测评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可对多领域的科技人才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而客观地量化测评,尽可能地体现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3)产学研结合法。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往往过多地专注于课题研究类的理论研究;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方案设计;而企业却缺乏高科技人才的最新科技来创新技术。 (三)使用 1.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使用理念。不同专业的人才能力和特长都有大小之分,我们应根据不同科研工作的需求,合理恰当地安排自各的岗位。同时,我们在对科技人员量才授职之后,就要敢于放手把任务交给他们,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实现研究目标。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青年科技人才,他们更需要得到帮助、尊重、扶持,激励手段可以更好地调动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时更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才能让他们安心地做好科研工作。 3.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首先应合理规划科技人才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分布结构、专业结构等,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其次也要疏通人才进出的流动渠道。 (四)引进 1.应处理好本土人才培养和外来人才引进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优秀人才的引进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但从长期看,不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我们应重视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政策来促进人才培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建立引进人才的专门组织。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可采取长期薪酬激励、福利激励、股票期权激励、项目提成激励、低职高聘激励和事业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引进人才的专门组织。 3.为青年科技人才打造良好的科研及生活环境。宁波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青年科技人才,想要留住人才,必须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为他们构建各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硬环境。同时政府和单位应对他们生活予以更多的关心,如在薪酬待遇、住房条件、子女升学、配偶就业等方面,采取更人性化的政策,使他们能更好地潜心于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光纬,郭临英.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1995,(34):55-58. [2] 闫柏良,樊月娟.加强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5,(8):142-143. [3] 钟群鹏.与青年科技工作者谈“人才失效”和自觉成才问题[J].科技导报,2010,(12). [4] 茅林春.跨世纪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1998,(7):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