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着眼于阅读模式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2)

时间:2014-06-06 13:38 点击:
如今,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无数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含量的名著处于长期沉睡状态,鲜有人问津。无用的看似换不来任何现实价值的知识被弃之一旁。九十年代初对人文精神的呼喊,已经渐行渐远。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

  如今,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无数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含量的名著处于长期沉睡状态,鲜有人问津。无用的看似换不来任何现实价值的知识被弃之一旁。九十年代初对人文精神的呼喊,已经渐行渐远。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网络阅读的冲击,纸质阅读是唯一的选择。处处找书、买书、借书、读书,成为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进入大学,就像打开了生命的天窗。没有信息的过量介入,对精神世界的探险如秉烛夜游,浩若星空的人文视野,兴趣为佐,在知识的海洋中了解人类发展史上的思想、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等,求知若渴。所谓求知,它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心无旁骛地深入每一本书所创造的世界。好书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现在书籍市场也是乱象众生,书籍的出版量与读书的数量成反比。稍纵即逝的资讯耗尽了大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他们还要付出二分之一的精力来学习课本知识,来考取各种各样的职业证书。当然,专业学习和职业证书也有一部分人文含量,但更多的是随考随丢。大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知识的奥秘,开阔心胸,在如海绵样的阅读中学会反思、批判、成长,在资讯的大海中学会甄别与判断,提防阅读口味的大众化、价值观念的平庸化、品位修养的粗俗化。

  而阅读古往今来的人文经典著作无疑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根本途径。但是,调查也显示,虽然大学生大都推崇对经典的阅读,可读之甚少。学者余皓明教授认为,流传于世的人文名著大都晦涩难懂;内容与时代脱节;因为经典本身属高端读物,需要有阅读的兴趣和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阅读心境。曲高和寡,故读的人自然就少。因此,要使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首先要解决他们阅读的障碍,对于那些内容难懂的经典,需要有高质量的辅助读物,如“今译”或“导读”之类。在这方面,央视“百家讲坛”对经典普及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他同时认为,阅读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国家和相关的行政部门、高校、出版产业、阅读者等多个子系统,价值链上的各种力量要协作整合。容易受风尚的影响是大学生的特点之一,如果在国家与出版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校园阅读成为一种风尚,使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时尚,不阅读就是“老土”时,那么,阅读就可能就会变成一种需要,一种“悦读”了。

  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关乎他们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可能弃五光十色的网络阅读于不顾,潜心攻读纸质经典,与时代脱节。重要的是具备一种自控精神,激发求知的热情,在读书中觅求真知与灼见,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两种模式交互使用,做到“左书右网”两手“硬”,才能从世界中获得知识、学识、见识和胆识,“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乃觉天地宽!”

  参考文献

  [1]周静.浅析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2]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3]卢少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读书思潮的回眸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4]陈品.大学生阅读调查:阅读状况报告告诉我们什么[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0-04-24].http://www.jyb.cn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