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教育内容不仅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知结构。为使心理教育具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5.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心理咨询老师对来访学生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为此,心理辅导老师要认真掌握心理咨询技巧,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根据心理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让学生学会助人与自助,教会学生自我心态的调节方法,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减轻或消除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适应生活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老师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保密、疏导原则。聆听就是让受询学生尽可能地宣泄;保密就是对受询学生暴露的问题要保密,特别对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是指对受询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总之,21世纪,教师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技能是重要的、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有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陶勅恒主编.小学生心理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董广杰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韩永昌主编.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是遵义市委宣传部研究计划项目课题《遵义市城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项目编号:201302)研究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