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时间:2014-03-27 15:21 点击:
摘要: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指明了如何预防、矫治师源性心理障碍,做学生心理障碍的导师。 关键词:

  摘要: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指明了如何预防、矫治师源性心理障碍,做学生心理障碍的导师。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导师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教师如何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

  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指的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惧症、神经病、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性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是与孩子接触较多的家长和教师。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在当前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中都客观存在,不容回避。

  1.教师因教育观念陈旧,过多地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某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严师出高徒”、“学生应该一切服从于老师”的观念一直处于主要地位。一些教师常常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别人都会了,你为什么还不会”这些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些言语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教师常常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某些教师当发现学生作业不做,或考试成绩不好时,经常采用罚站、罚跑、罚抄、罚留校等方法;某些教师讽刺、挖苦、责骂,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让听课等。这样的批评、体罚或变相体罚,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却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2000多名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教师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各种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教师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产生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师源性心理障碍。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