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大学教育与课程设置有一些脱节现象,学科设置大多是抽象性和概念性较强的科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难以被学生消化和接受,而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技能的培养,从而对整个新课标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必须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着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度。 关键词:教育改革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专业认同 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劳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以新课程为导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需求显得更加迫切。英国教育家罗素说:“教育就是运用知识的技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罗伯特·特拉弗斯对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作了形象而又深刻的诠释,他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这说明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师范生要想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就必须系统、全面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艺术是以教学技能为基础的,是师范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具有优秀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才能正是让学生喜欢教师的第一步,师范生作为课堂艺术环节接受和传授的第一媒体,更被时时关注。师范生课堂艺术是决定一堂好课是否有受众群的前提条件,师范生课堂艺术培养中的问题在学生长期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1.师范生技能培养中,大多开设了理论性较强的科目,课程的抽象性和概念性较强,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导,故实践环节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师范技能培养的脱节。经过调查,师范生对于目前所教授的课程有一定的意见,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未向师范生详细解释科目学习的意义及方法,导致师范生对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 2.与新课标引导的高中课堂相接轨,师范生培养缺乏体系的教导,高中课堂培养计划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送入大学。而师范生在误读这一目标后,会对本身师范技能的培养产生抵触情绪,产生“不重要、实用性不高”的错误想法。长期以来,在师范教育中重视显性课程的设计而忽略潜在课程的开发,强调掌握学科知识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个人需要和本人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偏科”现象严重。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学生在逻辑记忆方面显示出过人之处,与国外的学生相比尤为突出,但是在创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显得异常薄弱。 3.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对师范生“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带进门”的作用。部分高校教师过于追求自身的名利,而忽略了对师范生的培养,一味地发掘课题却没有真真正正地带领师范生进行实践调研,从而导致师范生盲目跟从,耽误了师范技能的培养进度。近几年来,高校科研任务的完成度一直是高校教师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忽略了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使师范生处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尴尬境地中。
4.由于学科设计的复杂性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师范生对师范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发展成高中模式下的“应试教育”,这对师范生技能的培养来说是一大悲哀。经过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学也已作出了调整,各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全能学生,但效果却不佳,一些高校学生为了追求高的课外学分,用应试教育的套路应付考试,结果与大学课程设置的初衷相悖。由于教师教授的方式及情感不真实,导致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情绪因素,使得课堂学时拖长,教学过程不顺利,耽误了教学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