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更有着明显的德育和美育作用。而在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名著典籍中,话剧剧本占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从莎士比亚到莫里哀,从歌德、席勒到易卜生,从契诃夫到奥尼尔和萨特,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戏剧艺术大师们用自己杰出的创作丰富了人类戏剧艺术的舞台,这些作品也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些戏剧文本,滨州学院中文系在近年的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将话剧表演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话剧表演实验教学对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美育、德育与情感教育交相辉映;创新与守成张弛有度。 一、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 一般而言,传统文学课的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用来准备各类考试、考证和过级,这在客观上也使得大部分人很少有时间和意愿去静下心来潜心阅读文学文本。而外国文学的学习是隔了语言、文化乃至文明的藩篱去接触外国文学经典,客观上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往往满足于课堂上聆听老师的讲解,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很少去主动阅读相关的文本,更不要说什么深入阅读了。 而剧本改编是话剧表演的首要环节,这就迫使学生不仅要深入阅读原始文本,而且要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对剧本作出相应的改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反复思考中无疑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理论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同时,在重新考虑谋篇布局和情节表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也有所加强。在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 此外,在话剧排练和表演,道具的选择、制作和使用,以及PPT的制作等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以PPT的制作为例,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关于PPT制作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根据剧情和布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背景图片,这不仅要求他们有辨别和审美的能力,还要求其具备有效利用图片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当其希望通过图片的制作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时;再次,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插入,除了需要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之外,音乐与剧情的合拍,音乐片段的截取,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因此,话剧表演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深化了理论教学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美育、德育与情感教育交相辉映 在传统文学史教学中,美育与德育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阅读和体悟过程中,而在话剧表演实验教学中,这一过程无疑被延伸和加强了。其一,在反复阅读和修改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灌注的思想情感较普通的阅读显然要深入和持久得多;其二,在分角色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和记诵台词,学生对经典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体悟,对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风格的领悟与演绎,其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普通意义上的文本阅读所难以企及的。 同时,情感教育也是话剧表演实验教学的一大收获,这一论题尤其值得深入探究。"情感教育的兴起不仅是全球化时代教育视域的拓展,更是人类自身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的标志。""狭义的情感教育是以关注人的(狭义)情感形态的生命存在及外化表达为内容,通过揭示人类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来培养和提高受众情感能力的一种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广义的情感教育则还包括心理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因此,文学作品的情感性特征,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的思想和情感包容量使得学生在反复阅读和体悟中会通过移情而获得独特的审美和道德情感教育。而话剧表演实验教学的独到的情景模拟和人物再现的表达方式,则由移情而共鸣、而净化,使得参与者在最大限度上达到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深入交流与互动,无意中取得了情感教育的积极效果。 而且,每个实验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在分工协作和团体排练的实践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收获。笔者在实验课上经常听到学生类似这样的发言:"经过这次实验课,我感觉自己由内向变得勇敢,我不再讨厌舞台,甚至有了再次登台表演的欲望。""每个人都是实力派,给你一个舞台,你的小宇宙就会爆发!" 因此,广义上的情感教育其实贯穿了话剧表演实验教学的始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体悟到了关于合作、付出、友谊、人性、情感和自信等诸多的心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内涵,它们与德育和美育有机交融,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收获。 三、创新与守成张弛有度 胡锦涛在2012年7月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充分表明了"创新"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并为此创造条件,应该是文科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话剧表演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平台。 首先,在剧本改编过程中,学生们创意百出。他们经常采用"戏中戏"的模式巧妙介绍剧情和参与演出的人员,或者采用戏仿新闻报道、颁奖晚会的形式引出剧情和题目,常常因此而取得自然活泼的戏剧效果。同时,在内容和结构的改编上也常常颇有深度。比如在编演契诃夫的《樱桃园》时,有一个剧组是通过拍卖由樱桃园改造成的别墅区的形式引出剧情,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且在两度历史变换之中深化了原作的主题;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曾经被改编为年老的娜拉冷静地回忆往事和深入剖析自我和他人的反思性剧本,在"过去"和"现在"的双重比照中引发观众作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在道具使用方面,学生们往往想出很妙的点子和方法来弥补道具不足之缺陷。比如,在《仲夏夜之梦》中,人间的公爵和森林里的仙王和仙后如何表现出鲜明的区别?有一个剧组别出心裁地将宿舍里的蚊帐拿来披在二者的身上,结果仙王和仙后既超凡脱俗又"仙气十足",取得了极好的演出效果;在《阴谋与爱情》中,学生们拿着用硬纸壳裁剪和描画而成的小提琴,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演出效果。 再次,在舞台表演和幻灯片制作方面学生也不断地追求出新。比如将动画和配音植入幻灯片,在布景的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多样和变化,把戏剧、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采取小剧场式的互动等等。这些探索和努力也体现出学生们不甘重复前人,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