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常见的情景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记。[1]该模式的弊端主要有:第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第二,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紧,部分重点章节往往讲得不够深入和彻底,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变能力差;第三,教学互动较少,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有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最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没能以企业实际为依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判断力、分析力和创新力为教学目的,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专业能力外,还应培养包含解决问题、管理自我、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资料收集与分析运用等能力在内的通用能力。[2] 二、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行动学习是由英国瑞文斯教授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教师退居幕后,以学员为中心,在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索未知领域,通过不断地反思、质询来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3]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教与学的理念,主要解决"静听式"、"独学式"等忽视行动作用的低效学习方法。[4]在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中,瑞文斯给出了行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并通公式"L=P+G"来表示,即学习(L)是通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P)与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G)相结合来完成的。 在行动学习理论的指引下,德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行动导向教育教学理论,它是以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由师生共同确定任务来引导和组织教学。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5]学生通过自觉、主动和全面地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三、财务会计课程的行动学习教学设计 (一)可行性分析 我们认为,本科教学中运用行动教学法应满足一些基本条件:问题容易确定,通过学习讨论,学生能够获得解决方案;课程可以分解为多个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集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前,我们对其是否适用于行动学习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一方面,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来源于企业的实践。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有大量的会计问题需要解决,并且案例资料比较容易获得,这就为行动学习所要求的"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一般一章学习一个准则,问题相对比较独立,且重点问题类似,均以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除少数章节,如负债、财务报告等需要划分为多个问题外,其余每一章即可划分为一个问题,所有问题的集合构成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行动学习法具有可行性。 (二)行动学习教学设计 行动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协调小组的行动。在每一问题的实施过程中,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我们的实施步骤是:知识介绍并提出问题→小组协商讨论→解决问题并汇报→测试→总结。 1.知识介绍并提出问题 考虑到学生尚无相关基础知识,本部分由老师主导,负责讲解基础知识并提出具体的问题。讲解课时控制在总学时的五分之一内。 2.分小组协商讨论 上一次课结束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当老师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分小组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可能存在的多种解决方案,应分析其优劣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后续影响。 3.解决问题并汇报 每一小组派成员汇报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汇报。为防止小组成员可能存在的"搭便车"行为,汇报成员通过抽签确定。 4.测试 为检验学习效果,每一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个测试题交给老师,由老师分配给其他小组解答,完成后返回出题小组批改并点评。 5.总结 随机抽取两位同学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老师补充。 上述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总结汇报、案例分析、设计与批改测试题等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仅起着引导或辅导的作用。 (三)运用的主要教学法 行动学习法体现的是一种教与学的理念,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需要辅以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前,我们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实践调查,对课程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学习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行动教学方法,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