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把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作为以教学为主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是学校发展的基石。独立学院由于师资紧张以及自身的定位特点,教学任务较重,每个教师可能都承担了2-4门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前后相互关联的课程群。基于此,笔者提出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法,谈谈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一、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的意义 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以课程群为载体建设教学团队,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好地进行教学技能的沟通、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把握。 (一)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和学习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每个老师孤军作战,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把握程度,各相关课程之间内容衔接不合理,知识不统一,很多学生学完后会觉得印象不深刻,也弄不清楚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则可以系统地规划课程体系内容,实现群内课程的无缝连接,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搭建。 (二)有利于团队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由于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员组成,各成员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知识结构,都各有所长。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可以实现相互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 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可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平台,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四)遵循教学规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课程发展模式和教学方式要求将单一的教师个体优化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单一的课程结构优化为综合性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由单纯的单一性转化为多种类型的课程或课程群。以课程群为核心,将使团队成员之间更注重教学技能的沟通和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进行教学研究基础上,通过研讨产生创新性知识,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开展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工作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研究和选择,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工作,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体现自己专业特色,满足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的立体化教材。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在教材建设中必须明确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利用团队优势,开发内容配套的课程群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 (二)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教学团队应该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系统开发,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正在从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向数字化、电子化方式转变,从单一载体向多媒体产品和多样化教学资源服务方式转变,从而形成了以纸质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有必要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础,共同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组织力量编写电子教案和制作CAI教学课件,提高课件质量;建立和完善与课程相关的习题库和试题库;开发案例库,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所有教学资源在网上实现共享,同时建立与学生交互的网上平台。 (三)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复杂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过程加以研究、思考。教学团队必须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将各自零散的教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相互借鉴,形成具有共性的教学观;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要有效地开展教学,必须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学科特点、教学时间和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