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青少年培养危机日益凸显,"升学与职业双重准备"逐渐成为美国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在扩大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指引下,奥巴马政府制定了"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构想,并通过多元举措着力推进,开启了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和普通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并行共进的美国高中教育改革工程,不仅为美国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进了美国高中教育"技能革命"进程。 【论文关键词】高中教育;奥巴马政府;"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 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时兴时衰,联邦教育部长阿恩o邓肯因此将其比作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受待见的继子"。进人21世纪以来,美国青少年培养危机日益凸显,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厌学之风蔓延,綴学率持续攀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低下,职业能力欠缺。2011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发布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着眼21世纪的美国青少年培养》研究报告,提出对于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青年失业率高与人才需求供给不足的两难困境,"人人皆可上大学(CollegeforAll)"的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偏重应试的教育模式难辞其咎。[14亥报告倡导打破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塑造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体系,而振兴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关键着力点。随着美国青少年培养危机的凸显,中等职业教育被赋予破解危机的时代使命,在扩大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指引下,奥巴马政府"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构想应运而生。 一、"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构想的主要特点 奥巴马政府执政的八年正是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由弱转强的转折阶段。在美国,传统的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被称为就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其主要职能是为那些无法升人大学的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其实施主体是综合高中内部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为数不多的职业高中、职业学园(CareerAcademy)、培训中心。尽管中间经历过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短暂繁荣,但直到21世纪初,就整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建立的应试考核制度的巨大压力下,其规模反而呈现萎缩态势。近十年来,在上述时代背景下,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以振兴职业教育为主旨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运动蓬勃兴起,[2]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如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纽约市的职业高中一直是18所,到2015年则增至51所),从就业教育向职业生涯与应用技术教育(CareerandTechnicalEducation)的全面变革也渐次展开。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发布《致力未来:重塑美国职业生涯与应用技术教育的改革蓝图》,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规划设计,[3]其主要特点有以下方面。 (一)实用为纲 进人21世纪,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最遭垢病之处便是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改革蓝图》将满足产业界需求确立为"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并提出实用性是评判职业教育的核心标准。由此,层次有别、类型各异的职业教育项目均须遵循"项目设计与开发务必与时俱进,与产业界需求相一致"的原则。 (二)多边共治 《改革蓝图》指出,企业、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不力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因此,以多元主体联群通力为主要特征的共同体形态将成为"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的治理模式,而项目开发、课程设置等各项活动均将被纳人多边共治的一体化合作框架之中。 (三)有机衔接 《改革蓝图》提出,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用人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使学习者同时具备升学与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应实现和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企业界的有机衔接,实现学习者由中学人大学,由大学人职场的一贯而成。 (四)技能融通 《改革蓝图》提出,"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将扭转就业教育的"差生收容所"形象,实现课业严谨与技能融通。第一,课程体系,包括中学、大学层次的基础与专业课程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第二,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全面开发学生的应用型综合技能,包括终身学习技能、学以致用技能、职业生涯技能、应用技术技能等要素。 (五)力求创新 《改革蓝图》将力求创新视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基石并提出:"产业界的技能需求在发生变化、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凡此种种,都需要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上持续创新。"在"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改革创新在全国层面将实现由点及面,整体铺开。 (六)兼顾公平 在美国,接受职业教育一直是弱势群体子女跻身中产阶层的重要途径。在《改革蓝图》中,奥巴马政府提出"升级版"中等职业教育应继续履行这一社会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人人皆可从中受益,实现美国梦,弥合社会公平鸿沟的有效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