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合作、协商和对话,意味着尊重、理解、耐心、宽容、节制、表达等要素,不仅是一种或一组价值观、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技巧和技能。在现代成熟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教育中,上述价值观、态度及相关技能已在中小学通过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贯彻,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核。在我国,合作、协商和对话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所体现,但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要件,和自由、平等、公民责任联系在一起,和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维护相关联,进而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方向性要求进行系统把握和思考、进而落实于实践还比较少见。 二、我国公民社会的文化传统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选项" 如果说,对以独立人格、自由平等为特质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推崇为学校道德教育指出了根本的方向,对合作、协商、对话精神的强调则是要表明这种独立人格不是用于简单地为我或对抗,而是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与共存,那么,对我国公民浸润其中的文化传统的关注、对美德的寻求则为公民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教养的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内容选项"。 在某种意义上,自由、权利都是对现代公民人格、公民特质的形式意义上的表达,每个公民究竟要运用这种自由和权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追问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虽然个体可以独立选择,但选择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选择本身也需要依托、需要选项,即便是创造,也需要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的更新和拓展。人总是生活在历史和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剥离了人所处的文化传统任由公民自由的选择和创造。换句话说,没有超越历史的抽象的自由。这一方面是指,历史为人的自由的运用、选择提供了内容。人总是在历史传统中做出选择,人没法离开自身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传统,人在精神情感上、生活方式上首先是特定文化的继承者,任何自由的选择都必然是在自己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做出的。人无论做出任何选择都会打上自身文化的烙印,人从生下来就与自己的文化融为一体、无法分离。另一方面,历史为人的自由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规约、限制和边界。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之核心关注点的自由、权利等固然重要,乃至必须作为首选,但要时刻关注特定国家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传统,只有这样,前者才有实质性的内涵、意义和可能,后者也有了新的历史方向和时代坐标。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无不打上各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烙印。无论从文化遗产的继承、文化传统的延续,还是从公民生活的开展、公民个体内在人格修养的需要来看,文化传统中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滋养都是极为必要的。 一是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取舍和鉴别。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仅从体量上讲是一个极为复杂、庞大的体系,而且从内在价值取向上看也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应该承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尽管从学理上、从根本上难以开拓出、自然地生长出现代性价值观,但我国社会的传统美德有许多和现代性价值观并不矛盾,反而能为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历史借鉴,像民本、贵生、自强、担当等;有的则可以为现代性价值观的缺陷提供重要的弥补和纠偏,比如和谐、重义、克己等思想。对那些与现代性价值观从根本上相矛盾的、冲突的部分,有些需要做出新的解释,而有些可能的确需要抛弃。明辨是非、为我所用,应该成为对待传统美德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些是不可调和的,那就应明辨是非,以符合现代生活为准。"[3]当前对文化复兴的倡导、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强调固然是好事,但要在批判、鉴别的意义上予以取舍,使之成为公民意识生长的积极因素,而不是阻碍历史进步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