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的边界 知识的隐含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市场难以在可观察到的和可计算的边际概念基础上评估知识的价值。因此,知识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而得以积聚;知识只有在企业内部积聚。这不但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也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为了简化分析,可依据知识使用的相对效率来探讨企业的垂直化、水平化和多样化边界。 在企业的垂直化边界方面,如果市场能够有效地转移产品而不能有效地转移知识,那么若产生的B阶段需要使用A阶段的知识,则就应使邻近的A和B阶段在同一公司内实行垂直一体化。 在企业的水平化边界方面,获得知识的专业化方面收益、生产某一种产品需要多种类型的知识以及通过市场一体化这些知识投入的困难决定了从事单一产品生产的企业的存在。如果企业形成了生产某一产品的特有的知识集,而这些知识又因隐含性而难以通过出售的方式获得其全部收益,那么企业有效利用这些知识的途径便是通过水平化扩展加大这类产品的生产。 在企业的多样化边界方面,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和积聚的许多知识可能并不是产品专业化的,也就是说,某些知识(例如,企业的成规)既可用于这类产品的生产,也可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这些知识所具有的范围经济性决定了有效的知识使用要求企业通过多样化扩展实现产品生产。 总之,企业的知识理论强调,正是与知识及其运用有关的生产成本而不是交易成本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3.企业之间的异质性 企业之间是各不相同的,也即彼此间具有异质性。企业的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异质性起因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和积聚的知识的差异性。由于各企业所吸纳的人员的知识专业化方向和程度是不相同的,并且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也各不相同的,从而导致各个企业最终所积聚的知识(包括成规)和能力具有差异性。由此,当各企业在从事同类的生产活动时,也就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生产成本,不可能获得相同的租金,不可能形成相同的竞争优势。因此,正是企业知识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之间的异质性或产生长期租金的能力能否得以长期维持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致企业之间异质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模仿成本的大小。由于企业积聚的许多知识具有隐含性和专业性,所以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而被其他企业获得和模仿;同时,由于隐含的知识难以用通用的语言得以表述,并且只有运用和实践中方可得到传播,所以模仿隐含的知识成本是非常高的。知识的较高的模仿成本决定了企业一旦形成竞争优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其他企业模仿而消失,也即,较高的模仿成本将保护对高额租金的取,也构成了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 知识资产较高的模仿成本还决定了正是企业的无形(知识)资产而不是企业的有形资产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构成了企业长期优势的基础。企业的知识理论认为,尽管有形资产也许是最初竞争的来源,但其却不能维系长久,因为大多数的有形资产可以进入要素市场,并通过交易而得以扩散。然而,由于企业的知识资产所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就不同了。正是知识资产的不可模仿性或较高的模仿成本决定了知识资产是企业长期优势的根本来源。 4.企业内部的决策权配置 企业的决策权往往归所有者持有。作为所有者的代表,企业董事会将决策权授予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员,并且后者获得在等级机制中的权威。然而,企业的知识理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析,其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决策权和所有权的关系。如果企业最初的生产资源是知识,而知识又属于个别雇员,那么正是雇员拥有了企业的资源束。企业与雇员签立合同以使用这些知识资源。然而,与实物和金融资产不同,雇佣合同授予企业的仅是部分的和没有良好定义的关于雇员知识资产的使用权。对个别雇员来说,知识资产乃是其剩余权利,并不能被很好地转移。如果决策权由所有权赋予,那么管理的决策权是通过股东和董事会向下授权和由雇员向上授权而获得的。 二是决策权和知识产权的协配。决策的重量取决于其赖以作出决策的相关知识。如果与某一决策有关的知识能够在组织中集中于某一点,那么集中化的决策是可行的。但是,转移和积聚知识的能力是依据知识类别的不同而不同。大部分外显的知识是可转移的,故也不必要将其集中于某一点,但是隐含的知识和部分外显的知识因难以采用统计的方式进行积聚和分析而具不可转移性或者可转移程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权与知识产权相适配的原则应该是:基于隐含的和复杂的知识所进行的决策应分散化,而需要统计知识的决策应集中化。这种对立统一正是现代企业发展经常会面对的。 综上可见,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与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相比是不同的两种理论,前者是在将企业作为一个"生产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并强调企业是管理生产的组织,而后者则在将企业视为一个"交易单位"的基础上作出分析,并得出企业是管理交易的制度的结论。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之所以忽视企业的生产功能,是因为其仍潜在地假定"某些方面信息是完全的和无成本的"。其本质上的原因在于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没能意识到生产所需的许多知识具有隐含性,并由此而引起的获得或转移生产知识和信息的高成本性。在生产信息是完全的和无成本的假定下,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就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企业能够生产的,另一个企业也能够生产,由此,在作出决策时不必考虑生产成本方面的差异"。如果说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也意识到企业之间具有差异的话,则在该理论体系中这种差异性归因于企业之间不同的信息和资源的交易技术,而不是企业之间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知识。然而,由于知识具有隐含性,所以企业不一定会因交易技术改进和信息变得更完全而能够实现企业知识积累能力的改进或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尽管这两种企业理论有所不同,但他们分别强调了企业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交易和生产,所以互补性运用这两种企业理论将有助于全面把握企业的性质,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知识理论正发展成为与主流的企业理论相匹配的一个重要的企业理论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