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以问题为导向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使工作人员有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的问题,哪里有问题就落实哪里的责任。比如档案管理中的制度有问题就要完善制度,就要针对制度完善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谋划制度建设工作。要落实学生档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问责,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工作人员明晰权力义务,扎实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切实保证学生信息资料的归档和整理质量。 ③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档案管理既是一项体力工作,也是一项智力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耐心,更需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通过集中或分散的方式不定期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和学生联系的技巧,获得正确有效的信息资料,避免出现信息错误。 ④加强档案管理宣传,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档案是学生的档案,应该是学生最为关心的。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档案材料没有或是缺乏科学的认识,往往导致一些数据的填写出现错误,损害了自身利益。所以,高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意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给学生宣传一些档案管理知识,或者是开办一些档案知识性的普及班,让学生们了解认识档案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3.1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表明,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规范化、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更有效地培养社会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显示出了明显的工作优势,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校内教育资源的传送和配置,而且还可以实现与其他高校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互联互通,及时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学校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 3.2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一是要确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高校必须要从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出发,站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长材的高度,设定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和标准,这个条件要与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向变化。目前来说,高校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购置配备技术设备,设置相应的岗位,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职化。高校要开展有关信息化建设宣传,在档案管理人员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使他们明确相关标准。要建立专门机构,成立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实现各部门之间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协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数据库。现在来看,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还是体现为一个起步状态,有的高校虽然有些成效,但总体来说,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究其原因的关键就是缺乏科学的数据库。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首先加快数据库建设,从而才能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中。 三是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办公自动化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此,要真正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就要从配置计算机开始做起,围绕档案管理相关内容设置最优计算机网络系统,切实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有红.浅析基层电大学生学籍档案管理[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维娜.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评价信息系统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档案,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