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平均规模(ES)在1%的显著水平上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正相关,行业中企业的平均规模(亿元/个)每增加1个点,行业的效率水平提高1.16%。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工业行业企业平均规模尚未达到长期最适经济规模,提高规模以上工业行业所占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产值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业行业的规模效率水平,进而提高效率水平。从第三部分表1可以看出,2001~2008年行业平均规模效率下降前5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而这5大行业大多为金属矿物采掘业和制造、加工业,这些行业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行业内企业产能分散是这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瓶颈。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偏小会严重影响企业对环保设施的投资和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小型企业监管难度大,成本高,而且节能减排的治理难度大。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则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这些制造业来说适当增加企业的规模,可以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分工和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业链附加值,发挥范围经济的优势。 行业内企业的产权结构在1%的显著水平上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正相关。行业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效率提高82.87%。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在降低CO2 排放水平、提高行业效率水平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CO2高排放的石化、电力、金属采掘和制品业等行业,国有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自主研发能力强等优势,可以显著发挥自身的优势降低CO2排放水平,提高行业效率水平。 能源消费结构在10%的显著水平上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负相关。工业行业中煤炭消费量所占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行业的效率减低10.68%。适当降低煤炭消费量所占的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排放水平,从而提高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模型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为寻求影响工业行业效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研究了行业研发投入(R&D)水平、企业平均规模、行业集中度、行业内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1)在2001~2008年间,我国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低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高效率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高效率行业与低效率行业间的效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2)技术进步因素是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行业内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会显著提高行业的效率水平,因此要适当提高重点行业以及重点领域CO2减排的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促进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企业平均规模扩大可显著提高行业的效率水平。各工业行业要适当提高企业的规模,充分发挥大、中规模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引导小规模企业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碳减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要充分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做好重点工业行业的碳减排工作。(5)能源消费结构与效率水平负相关。适当降低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可以显著提高工业行业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新宇.京沪穗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岳书敬,刘富华.环境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李静,饶梅先.中国工业的环境效率与规制研究.生态经济, [4]孙传旺,刘希颖,林静.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J].金融研究, [5]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 [6]徐盈之,吴海明.环境约束下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