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关注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新时期,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面临诸多困境,成为制约高校统战工作的瓶颈。加强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必须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论文关键词】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高校 政治引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统战成员的头脑,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统战成员正确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采用多种形式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1]。 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始终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其中,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占很大比重。他们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好、年富力强、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骨干,在高校教育和统一战线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加强对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只有引导、团结好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才能切实做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引领他们为学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加强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对夯实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界定 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通常做法和统战部门对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解释,笔者把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界定为50岁以下,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它具体包括参加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 (二)群体特征 与老一辈党外知识分子相比,新时期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高学历化、知识化、专业化、低龄化。他们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文化层次高、业务能力强。整个群体呈低龄化趋势。其中不少在30岁左右就已成为教授、博导、专家,成就大、影响大。二是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具有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与海外有一定社会联系。三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复杂化。因受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多元、易受冲击,爱国热情高、民主意识强,但政治辨别能力、政治坚定性和自觉性不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并存,积极观念与消极观念交织。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尤其是归国留学人员对国情了解较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度不高。四是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参政议政能力不足。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虽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政治参与意识强,但缺乏像老一辈党外知识分子那样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患难与共的亲身经历,缺乏政治风浪的历练和考验,参政议政和合作共事能力不足。 二、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的重视不够 一是存在重业务能力、轻思想建设的现象。在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中,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党内轻党外、重学生轻教师、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视,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建设重视得不够,“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只抓业务不抓思想”[2]。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得多,但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教育和引导较少。一些统战干部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中,过分看重业务能力而忽视政治表现,甚至将少数业务能力突出、政治表现一般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培养选拔范围。在党外知识分子的安排使用上,一些统战干部有意将人选范围向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外知识分子倾斜,忽视对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表现的要求,将其“代表性”简单等同于业务能力。二是对统战工作传统领域内的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得较多,对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的规律研究得较少。比如,缺乏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学习、工作、生活、政治参与和教育引导的研究,缺乏对归国留学人员教育引导工作的研究。对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把关注点放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工作仅停留在人事部门的服务、管理层面,既缺乏统战视野,也未将其完全纳入统战工作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