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治思维的首要特点是注重程序规范 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是我国进入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法治思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要注重处理事情程序的规范性,程序规范是做好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处理事情上的程序是人民群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在处理过程规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和人民的矛盾。程序规范的价值在于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程序规范的重点在于尊重人民群众的尊严、自由和权利,对人民的负责就相当于对国家管理的成功。 (三)法治思维的功能 法治思维的功能主要是对国家和社会在治理过程中,运用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的思维方式的补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是运用政治思维来治理国家、解决问题,但是,通过采用政治思维来处理问题的大量实践,问题不断出现,在问题的决策上出现了政策高于法律的问题。随着不断地探索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了主要的任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主要采用一种经济思维,但是,以经济为主导处理问题时以经济为主容易忽视了人民的需求,到现在我国倡导采用法治思维方式,呼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不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还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四)法治思维的最终目标 法治思维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我国法制化的程度,呼吁大家尊重法律,善于采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加快政府转型,使得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法治思维是一个新的名词,法治思维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加强法律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除此之外,法治思维不只是法律知识的积累,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运用的一种执行方式,法治思维不仅是处理问题者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推动社会法制化进步前进,从而树立法律的权威。 三、法制思维在运用中的措施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要想促进法治思维在处理问题时的应用,就应该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依法治国建设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应该树立法治理念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采用法治思维来处理事情,对待问题要做到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缓解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矛盾。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主要是在遇到问题时要形成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定势,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起来建设法治国家。 (二)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 要想促进法治思维在处理问题时的应用,就应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领导干部应该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应该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的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元化和有效性,平时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来加强知识储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专业。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要想促进法治思维在处理问题时的应用,就应该倡导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养成法治思维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还要注重领导干部的培训,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增强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四、结语 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法治思维主要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人对事物进行理性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笔者对法治思维在政府行政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法治思维在运用中的措施主要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